5月7日,家住揭阳的林先生突然出现胸部及腹部撕裂样疼痛,并由胸部向两侧肩部及腹部放射,伴有眩晕、恶心等症状,视物旋转,无法行走,在家人陪医院就诊。根据CT检查提示患者主动脉所见异常,考虑动脉夹层形成(StanfordB型),便收入外周血管介入科。
图
林先生入院急诊CT
据了解,林先生有高血压病史,没有规范监测血压及用药,且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这都是林先生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主动脉夹层症状复杂多变且严重,病情发展快且凶险,如果不及时治疗,林先生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了解到林先生的实际情况后,医院血管介入科马洺远主任带领的紧急和帮扶团队随即前去会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体内开窗左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
术中造影进一步明确主动脉病变情况
术中覆膜支架体内开窗
手术十分顺利,患者无不适之处。目前,林先生生命体征平稳,现已康复出院。
马洺远教授、林纲毅教授正在进行介入手术
马洺远教授、林纲毅教授、黄俊波主任、
叶陆宝医师、刘文亚医师正在做介入手术
图
顺利隔绝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体内开窗成功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
图
主动夹层示意图
主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危因素:
先天因素:
主动脉发育异常,常见的有马凡综合征。
后天因素:
1、高血压,特别是血压控制不好或不规律。
2、血管老化、钙化。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是指通过在主动脉内置入支架的方式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术方式。它以其操作安全、创伤小、并发症低及疗效确切等优势,目前已成为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案。
体内开窗左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
通过介入手段在支架上开窗是该术式的关键。覆膜支架原位开窗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分支动脉的血运,避免血流进入支架与病变血管之间的腔隙,从而减少内漏发生,是这一技术优于其他技术的关键所在。医院血管与介入科陈勇教授独创的陈氏开窗技术。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体内开窗左锁骨下动脉
支架置入术示意图
我院血管介入科自陈勇教授的技术支持下成功自主实施了粤东地区首例大血管体内开窗技术后,现已成为粤东地区唯一一个能够独立开展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体内开窗的科室。不仅如此,血管介入医院,医院成功实施数十例手术,此次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医院“组团式”帮扶已经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区域内优秀医疗团队人才的交流合作共赢以及优质医疗资源整合达到了“质”的飞跃。
作为外周血管介入的限制级手术,开窗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很多原本需要开刀或者杂交的复杂方法去做的病例变得"简单”和微创。
从“烟囱”技术到分支型支架技术,到体外开窗技术,再到原位开窗技术,血管介入科一如既往,不断探索,在一步步的临床实践中,创新实践,成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介入专科团队,为患者带来更加技术精湛的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更优质的服务。
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