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为什么贵州看上去像N个省

你们贵州是不是……

“贵州人是不是骑马上学?贵州的省会是不是遵义?贵州人说话为什么这么凶?贵州人是不是只吃洋芋?贵州是不是属于四川,你们的方言太像了!黔东南和黔西南在贵阳吗……”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要是评选“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省份”,贵州绝对榜上有名。

不过话说回来,有个问题真想问一下:为什么贵州看上去像N个省?

NO.1

贵州这一家太分裂

贵州可以说是一个很分裂的省份了。

在地图板块上分出了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个新区。有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铜仁地区、六盘水市、毕节市、安顺市、遵义市、贵阳市、贵安新区。这么多个地方汇聚成一个省,确实够分裂,每个地区还大有不同,有着各自的文化和民族。

来源/地图窝

为什么说“分裂”,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从古至今,贵州经历了大致六个时代(鳖人时代、牂牁时代、夜郎时代、郡县时代、土司时代、行省时代),被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统领过,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文化。

目前为止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在这片多元的土地上,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有图腾崇拜、佛道巫术、创世神话等宗教遗留和民间歌舞艺术得以流传的沃土,也有从远古岩画、古黔青铜器、寺庙雕刻、蜡染刺绣、地戏、傩戏、花灯一直到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民族图案及工艺品得以传承的精神氛围。“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贵州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底蕴。

因此,从贵州南走到贵州北,地区文化差异其实很大!

NO.2

贵州这么大怎么做朋友

贵州省位于东经°36'~°36'、北纬24°37'~29°14',东西长.23千米,南北长.96千米,总面积有17.万平方公里,面积虽比不上新疆、西藏、内蒙古这样地广之处,但也着实不小。

从全国来看:

贵州面积>江苏省(10.72万平方千米)+海南省(3.54万平方千米)+上海(平方千米)+……

就世界来看:

贵州面积>新加坡(.1平方千米)+马尔代夫(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丹麦(4.31万平方千米)+荷兰(平方千米)+……

也许在地图上来看,贵州就那么大,但如果想要贯通全省,也能让人累个够呛。

从玉龙乡到江东乡,自驾开车最少也要11个小时45分钟;从西南的洛万乡到东北的迓驾镇,路程km,自驾要花11小时43分钟。

所以,一南一北、一西一东的贵州人怎么做朋友呢?也许就像老话说的,“百年方能修得同船渡”。

NO.3

交通不畅怎么搞交流

在贵州上大学,虽然是同省人居多,但往往能搞出一种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浩大声势。

每次开学前,大家都是急急忙忙、风尘仆仆,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超长的马拉松之旅。

摄/王磊

在贵州读书有两种人,一种是贵州省外的,省外的咱就不必多言,乘坐火车一路摇晃,路途遥远势必辛苦。

另一种是贵州省内的,贵州大部分好的学校都聚集在贵阳。而贵州又是个山地大省,大山深处难免交通不大通畅,从省内其他地州坐火车、汽车抵达贵阳,也要花上不少时间。

即便现在很多地方通了高铁、修了机场,但涉及面还是有限,如果是“当自强”的孩子从县份、农村前往贵阳,需要转乘乡村客运、大巴等交通工具,有时候一天的时间都花在坐车上,转来转去头晕眼花、精疲力尽。

花溪大学城——松桃县石头村,快的要6小时,倘若没买到高铁票转乘,最慢要花14小时。

花溪大学城——洛万乡,居然没有火车路线!!那就需要到附近的县城转乘,这又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

你感受一下,这个历程,这个时长,就知道为什么省内的同学放假不爱回家。

如果被朋友邀请去“老家”玩,大概需要拿出手机计算器,打开买票APP,经过精细计算……最后决定做一对“塑料”闺蜜/兄弟吧。

小梦,放假没事,走我老家玩几天?

我是疯了吗?你家离的太远,几百公里,坐那么久的车!不去,再见!

所以在贵州,除了逢年过节,每一个在贵阳奋斗的青年轻易不会提回家,因为确实太麻烦了。

NO.4

方言不通,说话靠猜?

当一个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汉子爱上了一个安顺的少数民族姑娘,这不是感人肺腑的异地恋,而是一场语言不通的“跨国恋”。经过一番考验,终于来到男方老家,和周围人说话却要靠猜,仿佛陷入一个“怪圈”。

当一个贵阳人去到肇兴侗寨旅游,根本听不懂他们的侗语。于是,一个贵阳人和一个黔东南人,用贵普话亲切地交流了起来。

贵阳话:我眯一哈。(我睡一会儿)

铜仁话:你哪王仔勒?(你是哪里的?)岩(ǎi)头(石头)

遵义话:你豁劳资好耍唛?(你在逗我玩吗?)

在贵州,老乡归老乡,可民族太多,居住混杂,导致方言太多,比如苗语、彝语、毕节话、铜仁话、贵阳话等。

从语音、词汇、语法(主要是语音)的特点上,贵州方言可再划分为三个次方言:贵州川黔方言、黔东南方言、黔南方言。各个次方言之间,一般有融汇各方特点的过渡区;而各个次方言之下,还有隶属于次方言的、不同层次的片方言。

除了上述三个次方言外,贵州境内还有归属尚待进一步考证的少数几个方言岛。如安顺二铺一带的“屯铺话”,黔东南天柱的“酸汤话”和黔西南晴隆、普安的“喇叭话”,从语言特征上看都不同于一般西南官话,而与长江中游的湘、赣方言等有系属关系。

有这么一个方言笑话:话说黔东南的东八县说东西丢了,都是说“了”了,而贵州大部分地区说“咬”都是“了”。一天,黔东南岑巩县的一个人打电话给朋友说他的摩托车“了”了。一听这话,朋友还以为是岑巩人骑摩托车“咬”到别人的车了,就是撞上别人车的意思,很紧张地问他人有没有事,“咬”得严不严重,后来岑巩人才解释说“了”了是“丢”了的意思。

故事来源/观行世界啦

所以,当一行贵州人行走在家乡之外的地方,尤其是进入少数民族村寨时,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对话:“他刚刚说什么?你听懂没?”“额……没懂。”

NO.5

饮食不同怎么约饭局

诶,朋友约个饭?

不约不约,你们爱吃酸,我们更爱吃辣,约不起咯~

贵州人不止语言上存在差异,饮食上其实也有。《舌尖上的中国》《早餐中国》都对贵州饮食文化充满兴趣,连cue了贵州众多美食,但仍然不够“深入”。

贵阳人各种美食都爱吃,但有一样东西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那就是糟辣椒。炒菜的时候,多以糟辣椒作为佐料,炒出各种美味佳肴,比如蛋炒饭、鱼香肉丝、糟辣鱼等。

黔东南、黔东北地区因气候、海拔等原因,主要种植耐寒的糯谷,当地的人多以糯米为主食,尤其是镇远苗族几乎只食糯米。副食上,当地人喜酸、熏、辣,其中以酸食独具特色,比如酸汤鱼。

黔南的人饮食习惯多种多样,具有糯食、食酸、豆腐、食酒文化和食“活血”、食熏的习惯,但在吃酸方面,黔南人级别更高。辣椒酸、笋酸、鱼酸、虾酸、臭酸,及各种盐酸,制成各种菜肴,令口舌生津。不过其他地区的人可能接受不了这种带“臭”味的美食……

安顺因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繁衍出了八大地方菜、八大火锅、八大宴席、八大小吃,其中安顺小吃以品种多样口味独特、经济实惠而广受欢迎,夺夺粉、破酥包子、灌汤肉饼、桂花松糕、裹卷等令老饕们谈食涎流。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毕节人则更偏爱豆制品,手撕豆腐、臭豆腐、豆干、豆干火锅,但还有黔西牛肉粉、威宁小粑粑、毕节汤圆等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而六盘水冬暖夏凉的天气,也让当地衍生了区别于贵州其它地区的饮食习惯,这里有特色水城羊肉粉、老城烙锅、盘县荷叶糯米鸡等数不胜数的美食。

来源/吃喝玩乐在贵州

黔西南的美食同样丰富,贞丰糯米饭、杠子面、三合汤、刷把头、剪粉、望谟虾巴虫、鸡肉汤圆……简直能撑爆你的胃;遵义人爱吃辣,有不同品种的辣椒,又因接壤重庆,口味也偏重庆风味,遵义人爱吃也很会吃羊肉粉,其中虾子羊肉粉尤为出名。

来源/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张六羊肉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gmailiu.com/fzdml/912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