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的官方声明:
北医三院产科患者杨女士,34岁,妊娠26+周(自然受孕),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年12月28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胆囊结石等。住院后行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经治疗病情相对平稳。年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我们对杨女士死亡深表遗憾。
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多学科专家讨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尸体解剖所见符合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为何主动脉夹层凶险呢?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如果问一名心脏科医生什么是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他一定会告诉你——主动脉夹层是目前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没有之一。
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美国排球运动员海曼在参加比赛时猝死,尸检证实为马凡氏综合征并胸主动脉瘤破裂。
我国排球运动员朱刚不幸猝死于训练场,罪魁祸首正是主动脉夹层破裂。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层破裂与中层分离,血液通过破口进入动脉壁内,使动脉壁撕裂形成夹层。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40岁以下罕见,40岁以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约有50%是妊娠妇女。
有专家表示:“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危急重症,病人性命就在须臾之中。主动脉夹层,顾名思义是指由于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形成夹层的主动脉特别不稳定,极易在血流冲击下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几乎没有抢救可能。”
3D医学动画:主动脉瘤与夹层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相当多的患者来不及就医就致死亡,从发病开始,每过一小时,死亡率将增加1%,也就是说48小时之后,只有一半的患者存活,2周内死亡率高达75%。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大约为3-5/10万,既往在临床上这还是比较少见的疾病,然而近年来随着基层诊疗水平的提高,夹层发病人群明显增多。
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主动脉结构异常是,自然容易发生主动脉的裂开,我们熟知的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和男排运动员朱刚都是这些原因而倒在运动场上的。妊娠是动脉夹层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
先兆子痫又是怎么回事?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2%,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子痫前期都是孕产妇、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近数十年来,孕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
据报道,子痫前期在未经产的孕妇中大约占5%~10%。然而,既往妊娠有先兆子痫病史的孕产妇再次妊娠,被认为是复发的风险因素。本文开始提到的北医三院死亡产妇,有先兆子痫的病史。
先兆子痫意味着“癫痫之前”。癫痫的危险不只在于它是脑水肿的标志,而后者是致命的;还在于癫痫也是很多严重疾病的标志。随着分娩的来临,子痫也会加剧,而癫痫发作可能出现在分娩前、中、后的任何时间。其中97%会在分娩后24小时内继续发展。先兆子痫对于胎儿的危险主要在于它会降低子宫的血供,同时还能导致胎盘血管痉挛。简言之,胎盘不再健康而这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并且不能很好地耐受分娩。先兆子痫同样会增加胎盘早剥(后者通常对于胎儿是致命的)以及早产的危险,同时还会增加母亲子痫以及凝血异常的危险,比如患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痫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尽管是母亲所患的病症,但却会间接地对胎儿造成极大危险。
先兆子痫会导致死亡。
“治愈”先兆子痫的唯一方法就是分娩。如果怀孕时被确诊,并且由于症状对胎儿来说过于危险,以至于医生不敢让孕妇进行分娩的话,这时就要权衡疾病对于母亲和孩子各自的危险了。如果症状过于严重,医生会建议患者住院,并使用一些药物。比如静脉注射硫酸镁可以同时控制血压和预防子痫。从北医三院死亡产妇丈夫公布的事件经过可知,产妇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硫酸镁注射治疗。
“先兆子痫”+“主动脉夹层”=上不封顶的“凶险”,我们期待事件能够早日尘埃落定。
请尊重医学,珍爱生命!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