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外科联合医学影像及介入科主任黄连军教授,为一名“主动脉弓褶曲畸形并发育不良,胸主动脉瘤”的患者成功实施Hybrid手术(复合手术)。
病情复杂,病史长
患者,女,63岁,年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26年,也就是年,患者持续出现胸闷、憋气、声音嘶哑,血压增高等症状。复查就诊并接受主动脉DSA检查,造影提示:主动脉褶曲畸形伴缩窄表现,胸降主动脉扩张。患者后来的几十年陆医院就诊。
患者年心电图报告
患者年手术记录
患者年手术记录
与教授的再次相遇
当黄连军教授在医院查房的时候,患者一眼就认出了他,说5年前曾在北京看过黄主任的门诊,当时黄教授告诉患者:需要密切随访观察,一旦胸主动脉瘤增宽到一定程度,则需要进行干预治疗,避免破裂。没想到能够在医院再次遇到黄主任。
医院的诊治过程
年4月,医院主动脉CTA复查提示:主动脉缩窄术后,弓部褶曲畸形并发育不良,胸主动脉瘤,瘤体最宽径50mm。此种情况,外科手术是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主诊医师为患者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手术指征及风险,发现患者存在中-重度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肺部CT提示:左肺容积减小,两肺多发肺大泡,左侧支气管狭窄;此类情况患者接受大血管外科手术风险极高。
经过医院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和医学影像及介入科黄连军教授联合会诊,认为可以为患者实施复合手术(Hybrid手术),即通过介入方法为患者隔绝胸主动脉瘤;同时为避免头臂动脉缺血,进行转流(搭桥)手术。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和风险,一方面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
手术经过精心准备,医院Hybrid手术室进行。经过造影,证实了术前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患者的主动脉弓部发育异常,左侧椎动脉单发于主动脉弓,主动脉覆膜支架锚定区情况复杂。心外科主任刘巍为患者行“颈动脉-左侧腋动脉转流手术”;黄连军教授为患者送入第一枚主动脉支架,精确定位单发左侧椎动脉位置,释放后造影提示椎动脉顺行显影,主动脉弓部支架形态良好。摆在术者面前的另一个难题出现了,患者胸主动脉瘤范围广,需再植入一枚支架,精确定位支架远端的位置至关重要,如果支架释放太靠近端,则不能完全封闭瘤腔,如果支架释放太靠远端则患者截瘫的风险成倍增加。黄教授凭借极其丰富的经验,选择另一枚支架并精准释放到位。术后造影,瘤腔完全封闭,弓部支架形态良好,转流血管通畅。整个手术过程4小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颈动脉-左侧腋动脉转流手术”术前造影
患者“颈动脉-左侧腋动脉转流手术”术中、术后造影
关于Hybrid手术
Hybrid手术,有人称之为杂交手术、镶嵌手术或者复合手术,是开放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结合,需要在Hybrid手术室进行,该手术室在满足外科手术条件的同时,配备先进的成像设备:如血管造影机(DSA)、CT或MRI等。目前Hybrid手术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主要用于治疗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
对于外科高风险的弓部复杂病变,部分可以选择Hybrid治疗,即采用外科主动脉弓上旁路转流术+支架腔内成形术的方法,达到减少创伤及并发症、一期治愈目的。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没有哪种治疗方法比Hybrid技术更能体现学科团队的协作精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Hybrid手术的多学科部门联合涵盖了介入、外科、内科、护理、麻醉、影像、技术以及器械支持服务等部门,医院以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理念。
本文由医院介入影像科主诊医师杨呈伟执笔,感谢他的倾情奉献。
专家介绍
黄连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医学影像及介入科主任
黄连军教授在心血管影像学、大血管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领域成绩卓越,曾荣获国家级、卫生部级临床领域科技奖项。他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治疗。
杨呈伟医学硕士
医院医学影像及介入科主诊医生
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擅长主动脉、冠状动脉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颈动脉斑块成像,肺部肿瘤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主动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医院
中国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徐乐路号,02
咨询及预约专线: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