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祭早清明,老家风俗第一个清明需提早10——15天,一早回老家,傍晚回金华,回家第一件事立马赶写推文,疫情期间发愿,如果还没有开学坚持一天一篇推文,今天虽然有事也得挤时间完成。
要想知道你的走路姿势是否正确,看看鞋底就能找到答案。
走姿正确,鞋底的受力和磨损应该是平均的。很多人的鞋跟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些都能提示你平时走路的着力点正确与否。
鞋子穿时间长了,鞋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新买的鞋子,3个月内就磨损20%~30%,那就要引起重视了,很可能你的身体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鞋子磨损的位置,可以反应人走路脚底着力的情况。一般来说,走路姿势不对,或者存在生理疾病问题,会导致鞋底出现异常磨损。
鞋底的不同磨损,暗示着什么?
1、鞋底外侧磨损:高弓足、内八字,O型腿。
鞋子的磨损重心应该在脚跟中间,并可从鞋跟外侧看出约4度的倾斜,但如果倾斜大于4度,就说明脚跟外侧受力过多,这种情况通常由于高弓足让体重过多倾向于脚外侧,内八字多,造成鞋外侧磨损突出。常以这种姿势走路,易使压力过多集中在脚外侧,增加其与地面的接触,使踝、膝关节压力增大,时间长了,腿部骨骼容易变形,形成“O型”腿。
这种走路方式也容易导致关节扭伤和损伤,长期的受力不均也会导致膝盖外软骨的磨损,引发关节炎。这种方式也会给髋骨施压,导致坐立时骨骼的长久疼痛。
建议:咨询足科或骨科医生进行步态练习,养成正确的走路姿势,进而让骨骼结构得到纠正。
2、鞋底内侧磨损:扁平足、外八字、膝内翻、X型腿。
如果内侧的鞋跟出现明显地磨损,这可能由膝内翻或扁平足、外八字造成。如果足弓扁平,在脚掌中部着地时,脚会向内倾斜,导致内侧鞋跟磨损突出。走路时经常迈外八字步,鞋跟内侧着地重,外侧用力较轻。同时,脚趾向外翻的角度过大,久而久之会让膝盖外移,双腿形成“X型”,甚至导致膝关节疼痛,加速其退化。
扁平足使脚部的弹性作用降低,让小腿肌肉过度工作而更加紧绷,进而可能导致频繁抽筋或者内侧踝关节肿胀。这种走路方式也会导致前骨盆倾斜,进而腰背部疼痛。
外侧后跟磨损虽占主流,但有些人鞋子内侧磨损也很厉害。人们走路时,由于身体更多的压力聚集在脚的内侧,增加了脚内侧和地面的接触机会,无形中增大关节的压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类人一般腰椎不是很好,需要警惕。
建议:平时进行步伐训练;并且在鞋内垫上舒适的鞋垫,让步伐更稳健,身体更轻松。
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
头部:视线保持向前,落在3—6米处,想象有条绳子把你往上拉。不要低头走路,形成习惯后,由于头部偏离了正确位置,使颈后肌肉负担整个头部重量,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引发头痛。胸部:挺胸,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让全身收紧。手臂: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肩膀:双肩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呼吸:呼吸急促或者比较浅时,上半身就会比较紧张,容易导致驼背,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气一次。髋部:不要让腰部承担走路时的所有重量,而应把重心放在髋部,减轻腰部负担的同时,也利于塑形。镜子里看到的效果应该是,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在一条直线上。
O型腿矫正办法
O型腿从身体结构力学上分析自身的问题:骨盆前倾,髋关节内旋,脊柱生理曲度大,驼背,部分人反张膝,足弓部分丢失{扁平足}。
O型腿矫正办法,也就是说,O型腿与跖趾关节、足弓、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骶髂关节、骨盆、脊柱等,以及各个肌群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只要能分析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训练相对应的肌肉,平衡肌肉力量,就可以恢复骨盆的平衡,改变髋关节的内旋,恢复正常足弓;较后恢复正常人的身体结构力学,达到完美。那么应该怎么科学的矫正o型腿了?
o型腿矫正的形体矫正训练的方法/步骤。
平躺在地上,两手放臀侧。双腿向上举起,大腿与上半身成九十度角,小腿与上半身平行。两腿内侧用力夹紧,必要的时候可以两腿之间夹一本书。保持这个姿势5-10秒,每组3-5次。
双腿呈站立姿势,右手扶墙,同时右腿向左腿方向的外侧尽量踢,保持姿势5-10秒,每组3-5次。然后,按上述办法,换边锻炼左腿。
双腿与上半身成90度角。然后用腹部的力量抬起上半身,手尽量接触脚踝的位置,稍微停留1-3秒钟,上半身落下。重复此动作2组,每组10-15次。
平躺,膝盖弯曲,双脚分开,与臀部相齐,双膝间放一个枕头,球或者健美轮。身体上拱,构成桥型。保持肋骨与骨盆对齐。不要升高或者降低骨盆的位置,慢慢挤压枕头20次。降低骨盆位置,膝盖向胸部靠拢构成圆弧形,让背部放松。重复两次,做三组。
如果以上矫正训练坚持一个月疗效不佳,建议找专业的形体矫正师面对面指导矫正。
X型腿的矫正方法
(一)举腿
方法:坐在椅子上,两手侧撑,足踝处夹一物体(可由厚换薄),然后直腿上举至水平。
提示:在夹住物体的基础上,稍加用力。
(二)开合蹲起
方法:两腿开立成二位,挺胸立背、屈膝半蹲,反复提起并下落脚跟,直至小腿有酸胀感。
提示:两膝始终向两侧展开。
(三)仰卧夹腿
方法:仰卧,举起双腿,并拢伸直,慢慢想两侧打开,然后慢慢靠拢。
提示:两侧踝关节绑上沙袋效果更好。
3、大脚趾外侧磨损:拇外翻
大脚趾外侧磨损多由于拇外翻造成,即大脚趾和足部相连处的关节倾斜超过15度所致。这样会导致脚跟过早抬起,将过多的压力施加给大脚趾。
大脚趾外侧磨损多由于拇外翻造成,可能是先天造成的,也有可能后天逐渐形成并加重,比如脚尖内侧长期朝下用力造成,如久坐,经常穿高跟鞋等。拇外翻很容易造成鸡眼、老茧。症状较严重的,穿鞋时大拇趾内侧会经常感觉疼痛,此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建议:在鞋内垫上舒适、柔软的鞋垫,少穿鞋面过窄、鞋跟过高的鞋子,平时经常缓慢舒展小腿肌肉,活动脚踝,放松跟腱,也可适当牵拉跟腱及小腿后方肌肉。
4、脚趾处磨损:脚变形
鞋面上清晰可见大脚趾或小脚趾顶出来的痕迹,说明脚掌比较宽大,鞋子又太小。当前脚掌承受的体重不均匀时,脚趾关节变得不稳,从而让脚变形。此外,鞋子太小还会导致嵌甲或爪形趾。
建议:平时多穿鞋头宽松的平底鞋,让脚趾在鞋内自由活动。
5、鞋口磨损:脚跟起泡/足底筋膜炎
这种情况多由于鞋子太大造成的,走路时,脚为了适应过大的鞋子,时常摩擦鞋口,造成鞋口内侧的磨损。鞋子大,前脚掌与鞋垫间的摩擦也会增加,这也可以从鞋垫前部的磨损程度得知。
反复摩擦会造成脚跟起泡,足底筋膜炎等,由于前脚掌过度用力,还会导致胫骨和小腿的急性疼痛。
建议:合脚舒适是选鞋子的第一要素。
6、两边磨损不同:跛足
如果只有一只鞋的鞋底磨损非常严重,说明走路时两只脚承力不一样大,俗称“长短腿”。
造成长短腿的原因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脊柱侧弯、骨盆倾斜造成的。另外,当一侧下肢受伤后,会有意避免受伤一侧用力,形成保护性跛足。要注意跛足一旦成为习惯还会导致腰椎变形。
7、鞋底整体磨损:扁平足
有扁平足的人足弓非常低,甚至没有足弓,出现后足外翻,走路时脚底内侧或整个脚底会直接接触地面,鞋底均匀受力,导致鞋底中间位置也出现磨损。
建议:选择合适的鞋,有3大标准:强有力的足弓支撑;合脚、不易变形;鞋跟有很好的弹性和支撑力。
挑选鞋子4个正确方法
人的脚型大致分三类:正常足、扁平足、弓形足。脚型不同,选购鞋子的侧重点也随之不同,挑选方法如下:
1、正常足——宽鞋头
正常足走路或跑步时,是后脚掌外侧先着地,当脚到达足平位置时,重力逐渐传到前脚掌,跖骨和大拇趾骨会均匀地缓冲掉大部分落地冲击力。因此,正常足人的鞋子,磨损区域比较平均。
从临床上看,正常足的人脚趾相对粗短、脚板也较宽。这种脚型的人,建议选择鞋头宽一些的鞋,空间舒适,不会给脚掌造成挤压感,行走、久站都不会太累。
2、弓形足——弹性厚底
弓形足脚后跟落地时脚呈弓形,由于脚后部外翻有限,落地冲击力比较大,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外侧。
而且,由于足弓高,当重力转移到前脚掌时,脚的侧面没有正常脚型柔软,缓冲能力较差,走久了容易造成膝盖、髋关节疼痛等不适,脚掌上还会出现老茧、鸡眼。因此,弓形足的人应选择弹性厚底、有气垫的鞋子,以削减压力。
3、扁平足——鞋跟略厚
扁平足走路时,脚底会过度向内旋转。由于频繁挤压,走多了会造成小腿、脚踝等部位酸痛,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内侧。
因此,扁平足最好挑后跟有2~3厘米高,或者内侧足弓处有较硬材质的鞋子,能支撑脚底,达到整体平衡。
4、八字足——硬鞋子
走路内外八字的人,脚跟大多外倾或内倾。如果穿软底鞋,不仅难以达到纠正和限制作用,还可能造成脚变形或因不稳定而引发疼痛、劳损,使脚“撇”得更厉害。建议八字脚最好穿足跟或足弓处材质较硬的鞋子,别买软底鞋。
最伤脚的6种鞋子
超高跟鞋,使得踝关节稳定性变差,容易扭伤;
尖头鞋,脚趾会聚在一起,压迫神经血管,对脚趾的第一关节伤害尤甚;
超薄平底鞋,路走多了,足部、腰腿疼;
超厚坡跟鞋,容易跌倒;
细带凉鞋,容易扭伤脚;
夹脚凉拖,足弓过度受力,还会损伤脊椎。
俪敏形体——
舞出健康美丽身体
舞动优雅自信人生
你若喜欢,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