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王先生日前发现大便是黑色的,准备看医生。去医院前他吃了碗热干面,竟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接诊医生介绍,当时确诊王先生是胃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本来已有出血症状,吃的热干面又大大加重了出血量。”医生说,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急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容易因失血过多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发现有黑便后,千万不能饮水及进食。黑色大便多数是因为发生了消化道出血。这时饮水及进食,将导致出血加重。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活动,尽量平卧,以免导致出血的伤口破裂,增加出血量,医院。
上消化道出血竟然如此可怕,以前我们都忽视它了,今天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它,在危急时刻可以救自己一命!
什么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如下:
1.上胃肠道疾病(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千万记得有以下临床表现立即就医
1.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
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3.贫血和血象变化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4.发热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有以上症状要及时拨打,在救护车来之前,家人应让病人平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呕血时,病人的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以免血液误吸入气管。同时于上腹部敷冰袋,立即禁食和禁水。对已发生意识丧失、晕厥的病人,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积血,防止窒息。
平时要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呢?
消化道出血是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饮食生活规律、平和的心态、乐观的精神、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都很重要。
预防消化道出血首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情。强烈的精神刺激,情绪激动,忧愁过度,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均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消化道出血。另外,不规律的饮食,进食油腻、辛辣、煎炸、生冷的食物也容易诱发消化道出血。尤其在隆冬季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们胃口好,好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如火锅食品、肉类等,这对原已有病变的消化道极为不利,可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此外,在寒冷季节,要注意身体保暖;要多吃温热、细软、蒸煮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烟酒;平时要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周末可绿色出行,多动腿少动嘴。还要特别注意慎用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出血病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以及皮质激素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