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滕皋军教授团队在顶级心血管期刊JACC上发表了最新研究,该研究回顾性地对比了非复杂性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应用腔内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研究纳入了年2月至年8月,三个中心共计例非复杂性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例采用胸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TEVAR),例采用最佳药物治疗(BMT)。
30天内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及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无论是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还是死亡率,TEVAR组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尽管为回顾性分析研究,但该研究结果的发布,依然为TEVAR在非复杂性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1.TEVAR治疗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争议
自从TEVAR被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20年来,针对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年ESC指南建议应首选腔内治疗。然而,对于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究竟是应用单纯药物治疗,还是积极腔内治疗,始终存在争议。目前两项针对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临床试验ADSORB及INSTEAD试验,均未能得出TEVAR在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具备显著优势的结论。
但是,广大研究者对上述结果并不死心,在INSTEAD试验基础上将随访延长至5年,得出结论,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TEVAR治疗能够延长5年生存期。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结果,这些著名的临床试验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ADSORB研究样本量过小,随访周期较短;INSTEAD-XL研究是由一项为期2年的设计项目延长至5年的研究,研究信度因此而下降。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心已能熟练开展TEVAR手术,但是随着TEVAR治疗的广泛应用,我们也在临床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近年来,本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不小一部分是TEVAR术后并发症患者,包括逆行A型夹层、支架断裂、支架移位、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形成等造成的严重后果。笔者及许多同仁们均在不断反思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长期预后。
2.滕皋军教授团队研究的意义所在
尽管滕皋军教授的最新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该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排标准不够严谨,个别病例的手术时机把握还存有争议,但这些并不能掩盖该研究的重要性,该文给国内从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医者一种启示,中国既是主动脉夹层的大国,同时也是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大国,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却始终缺乏相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滕皋军教授组织了3个临床中心11年来的临床资料,合理应用中国大样本数据,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为后来的研究者开拓了思路。
一直以来,国内缺乏高质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而等级越高的期刊也更愿意刊载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国内的大型临床中心除了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白癜风公益援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