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导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由导管操作所造成的假性动脉瘤病例逐渐增多,有文献报道约为2%~8%。四肢假性动脉瘤很难自行愈合,可继发扩张,破裂出血、栓塞、感染、肢体缺血或神经受压等,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治疗。本文通过一例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压迫正中神经手术治疗的病例学习,进一步掌握四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治。
病例回顾基本情况:患者,刘※※,男,73岁;
现病史: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左上肢搏动性肿物1年余。
既往史:既往有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史,肱动脉穿刺病史。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常年口服氨茶碱,有“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达/80mmHg,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自诉血压控制不稳定。
查体:T36.5℃,P75次/分,R20次/分,Bp/8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肢肘部触及搏动性肿物,大小约10*10cm,边界清,张力高,搏动频率同心律,轻触痛,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名指、小手指感觉减退,握力下降。
辅助检查:右上肢动脉Revo1utionCT血管造影示右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右侧肱动脉远段内侧见一椭圆形影,其内可见造影剂影,周围可见不规则无明显强化低密度影,大小约5.1*6.4cm,病灶与右侧肱动脉之间可见一细条状影相连。
入院诊断:
右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
高血压
慢性支气管炎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右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因假性动脉瘤巨大,压迫正中神经,致右手麻木无力,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明确无禁忌症后,拟行右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术。术中取取右上臂前侧正中纵行切口长约15cm,逐层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充分显露动脉瘤,约7*6cm大小,卵圆形,与肱动脉相通,可触及搏动感,与正中神经粘连紧密,游离出正中神经后,夹闭动脉远近端,切除动脉瘤,送病理检查,吻合肱动脉瘘口处。术后予切口负压引流。注意观察肢端感觉血运运动。
术后处理:术后予以消肿、营养神经、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病理结果:送检组织为出血变性坏死组织。图1该患者的术前外观及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
图2术中所见:在主干近远端用血管夹阻断,分离保护正中神经后,尝试用注射器抽取瘤体内部分血液后变小干瘪后,再打开瘤体
图3a术中瘤体大体外观图片,b图中剪头指示为肱动脉破解的小口,瘤体内壁光滑,c瘤体内可见大的类圆形肿物,病理检查示出血变性坏死组织(见图4)
血变性坏死组织(见图4)
讨论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全层破裂,血液流至血管外被周围部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动性血肿,此种病变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所致,不是真正的动脉瘤,故称为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的特点是瘤壁由纤维组织构成,而非真正的动脉壁层结构。动脉损伤破裂后,先在周围组织形成局限性搏动性血肿,以后逐渐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包围,血块液化、吸收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动脉内皮细胞可从裂口长入瘤体一部分,瘤体内常伴有附壁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为外伤直接造成的动脉损伤。
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①患者有外伤史或曾有动脉导管、穿刺等操作史,②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肿块表面光滑,触之有膨胀性而非传导性的搏动和震颤,③听诊有收缩期杂音呈非连续性。④压迫动脉瘤近端动脉可使肿物缩小,搏动、震颤及杂音均可减轻或消失。⑤有时血肿可呈炎性反应,显示红、肿、热、痛现象,易误诊为脓肿。
鉴别诊断:
动脉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中膜平滑肌萎缩,弹力膜断裂,局部管壁变薄,在血流冲击下局部渐膨出形成。病变动脉局部扩张,其两端与动脉相连,管壁连续性好;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病变或发育缺陷-内膜撕裂-双腔主动脉;
动静脉瘘:动、静脉间存在异常通道;
与动脉壁紧邻的血肿、脓肿和肿瘤。
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是瘤体切除、动脉重建、恢复患肢血供,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如假性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局部解剖条件、侧支循环的建立及有无感染等并发症而定。
动脉破口较小者可采用瘤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为避免缝合后管腔狭窄,动脉壁也可做自体静脉补片移植。
动脉缺损在2cm之内者,可直接进行动脉端-端吻合,
动脉缺损超过2cm则要进行血管移植术,移植材料可用自体静脉(最常用的是大隐静脉,注意静脉瓣的存在)或人造血管。但要尽量选择与动脉口径大体相当的自体静脉进行移植。
该患者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巨大,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手术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术中在仔细显露,分离并保护正中神经后,在主干近远端用血管夹阻断,尝试用注射器抽取瘤体内部分血液后变小干瘪后,再打开瘤体。去除瘤体内的血栓,仔细寻找动脉破口,并间断缝合修复。术后患者回复良好,正中神经症状减轻,处于恢复阶段。
参考文献:
1.刘建寅,石明国,张友乐等.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3):-.
2.潘力生;方灿军;聂宗杰;.37例肢体假性动脉瘤的治疗[J].安徽医学,,第8期,p-.
3.KempK,RadwanR,ShinglerG,DaviesC.Brachialarterypseudoaneurysm.BMJCaseRep.;:bcr.PublishedMay23.doi:10./bcr--.
骨空间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