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是21世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欧盟国家统计65岁以上人群筛查中,非冠脉、脑血管的血管疾病患者达20%;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计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率在老年人群中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当前在医疗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构建国家医疗大数据库有助于主动脉疾病质控体系的完善和提高。中医院血管外科的舒畅教授基于大数据统计对中国主动脉疾病的诊治现状作了精彩的分析。
中国主动脉疾病研究及诊治现状
目前,中国主动脉腔内、外科治疗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临床研究以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结果报道居多,缺乏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及主动脉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导致了中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大量的临床经验,研究成果却难以成为国际主流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
不仅如此,目前中国存在针对个体化诊治策略的临床研究稀少,循证医学证据缺乏;不同单位不同专家针对治疗策略的选择迥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救治成功率悬殊;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医疗资源不合理消耗等问题,导致了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结局均一性差,医疗资源分配事倍功半,主动脉疾病的医疗质量控制亟待加强。
本次报告医院质量检测系统(HQMS)数据库,医院约占全国总体的47.1%,包括家开展主动医院数据。以血管外科重点术式为切入点,对年~年数据库中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病例的病案首页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描述当前中国主动脉疾病的诊疗概况,并为下一步质控工作指导方向。年~年主动脉夹层入院患者数量随月份分布情况显示10月份~次年3月份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人数较4~9月份有显著增加,提示气温变化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有关。
TEVAR现状分析
年~年各月份TEVAR手术量分布情况发现10月份~次年3月份TEVAR手术量较4~9月份有所增加。在接受TEVAR手术的患者中男性比例约为80%,显著高于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以40~70岁为主,平均年龄约为56岁,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接受TEVAR手术的患者。
在TEVAR手术患者中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约占75.1%,其次为主动脉瘤(22.33%)、主动脉溃疡(8.73%)、主动脉壁间血肿(4.3%)以及主动脉破裂(3.75%);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约占76.47%,其次为高脂血症(8.12%)以及糖尿病(6.6%)。该患者群中,由门诊途径入院的患者占比为49%,由急诊入院的患者占43%。
年~年TEVAR手术的死亡率约为1.9%,非康复出院率约为5%;其住院总天数由15天下降至14天,平均住院费用约为14万元。
EVAR现状分析
年~年接受EVAR手术的患者中男性比例约为81%,显著高于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以60~80岁为主,平均年龄约为68岁;在EVAR手术患者中,诊断为主动脉瘤的约占68.2%,其次为主动脉夹层(12.82%)、主动脉溃疡(4.3%)以及假性动脉瘤(2.37%)。同时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约占54.81%,其次为糖尿病(10.85%)以及高脂血症(7.43%)。该患者群中,由门诊途径入院的患者占比为71%,由急诊入院的患者占23%。
~年TEVAR手术的死亡率由1.67下降至1.25%,非康复出院率由4.91%下降至4.02%;其住院总天数由14天下降至12天,平均住院费用约为16万元。
腔内手术与开放手术现状对比
年主动脉腔内及开放手术规模分布显示共有16家医院年主动脉手术量超过例,该16家医院承担了近一半的主动脉手术量;但与此同时,超过65%的医院年主动脉手术量不足20例。该数据显示主动脉开放手术普及较差,年共有家医院开展了主动脉开放手术,医院年主动脉开放手术量不足5台,仅12%的医院年主动脉开放手术50台。此外,腔内手术规模分布显示腔内手术普及相对较好,年共有家单位开展主动脉腔内手术,超过30%的医院年腔内手术超过20台,但是仍有38%的医院年腔内手术量≤5台。年~年开展主动脉开放及腔内手医院的比例在逐步下降,提医院在逐步开展主动脉疾病相关手术之劳。
年~年主动脉开放及腔内手术费康复出院率及死亡率对比数据显示腔内手术死亡率约为1.5%~2%,非康复出院率约为4.5%~5.5%;开放手术的死亡率约为4%~4.5%,非康复出院率约为8.3%~8.8%;此外,腔内手术平均住院总天数由14天下降至12天;平均住院费用由13.87万下降至13.6万元。开放手术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9天,平均住院费用约为14万元。
总结
从整体来看中国主动脉腔内手术量正在逐年增长,开展主动脉手术的单位逐渐增多年,医院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16家医院承担了近一半的主动脉手术量,有超过65%的单位年主动脉手术量不足20例。医院逐步普及医疗技术的同时兼顾优质、均质的治疗结果是未来质控工作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