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血管介入课程
LINC
莱比锡血管介入课程(LINC)精彩纷呈,血管资讯特优选精彩内容与各位同道分享,共促进步,不断探索,臻于至善。医院郭伟教授以让《G-Branch?:让内脏动脉重建更简单》为题,介绍了分支型血管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让内脏动脉重建更简单。
以下视频为郭伟教授《G-Branch?:让内脏动脉重建更简单》精彩内容详细解读,欢迎阅读!
演讲专家:医院郭伟教授点击观看视频回看
治疗累及内脏动脉区的胸腹主动脉瘤,传统开刀手术往往需要体外循环下行胸腹联合切口,创伤巨大,风险高。同样,在腔内治疗方面,操作难度大、风险也很高,是传统腔内技术禁区。这款由郭伟教授设计的G-Branch?支架系统,可以完美实现累及内脏动脉区主动脉瘤的完全腔内治疗。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G-Branch?的外形与特点:
由2个内嵌分支和2个外翻分支组成
具有多个高精度的标记点
两内嵌分支预置导丝
采用半释放系统,未完全释放前可在血管腔内灵活调整
具有柔顺、可靠的输送系统
支架柔顺性好、内嵌分支内表面光滑
主体有很大扭曲时,内嵌分支也能够保持通畅
7-8F输送系统的配套覆膜小支架,此覆膜支架有绝佳柔顺性
其次为G-Branch?的手术过程:
将分支放置于合适的水平位置
半释放状态下,通过预置导丝对CA/SMA进行超选
完全释放后,应用SilverFlow?PV覆膜小支架桥接CA/SMA
通过外分支超选左右肾动脉
双侧肾动脉超选后将SilverFlow?PV输送器放置到位
释放主体支架远端后释放双侧肾动脉SilverFlow?PV支架桥接RA
功能独立性评定研究(FIMstudy)方面:
纳入标准:
18至85岁
理解试验目的,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按照计划要求完成随访
胸腹主动脉瘤/肾上腹主动脉瘤/肾周腹主动脉瘤/近肾腹主动脉瘤
最大动脉瘤直径50毫米;在过去的6个月中,动脉瘤的直径增加了5mm以上;或者最大直径45mm,伴有明显的与动脉瘤相关的疼痛
近端锚定区的直径:17-36mm
RA/SMA/CA的直径为4至13毫米
患者有合适的髂,股,肱和腋动脉入路
结果:
6个月随访(N=6):无内漏,截瘫,无分支动脉狭窄和闭塞。
12个月随访(N=6),无内漏,截瘫,无分支动脉狭窄和闭塞。1例患者死于急性脑梗死。
G-Branch?:特性
优点:
适合更复杂解剖结构
逐步释放更安全
足够的近端锚定区可以降低Ⅰ型内漏发生率
分支覆膜支架的设计简化了器械准备时间
可以使用近端或远端延伸支架移植物
操作要点:
小分支必须从腋动脉或肱动脉入路
在肾脏水平,主体的远端直径应小于主动脉的直径
总结:
内脏分支动脉的腔内重建是胸腹主动脉瘤微创治疗的一个技术高地,也是国际性难题。通过腔内支架重建内脏动脉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我们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集成多分支支架移植物---G-Branch?。此系统可以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肾上腹主动脉瘤/肾周腹主动脉瘤/近肾腹主动脉瘤。此外,更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需要将来进行多中心研究。
郭伟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解放军医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后)导师。长期从事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疗技术交流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及生物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促进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科研课题评审专家。是美国《JEVT》杂志、美国《AVS》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