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数据显示,年,预测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1,万人。
其中,乳腺癌新增人数达万,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7%。这是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乳腺癌是困扰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危害女性的健康之首,尤其是4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如何预防乳腺癌,确诊乳腺癌后如何行相关治疗,成为广大女性及病患家属关心的焦点。我们将通过系列科普文章,解答您最关心的有关乳腺癌的问题。
1
都说乳腺癌是被气出来的,是真的吗?
乳腺里的一些细胞不受控制地异常增殖,然后形成了一个恶性肿块,就是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乳房局部的基础病变和环境暴露等。
生气、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没有证据和乳腺癌发生相关。如果您听说有些人碰到什么事,生了大气,或者有段时间情绪不好,感觉不舒服所以去看医生,结果查出癌,也是机遇巧合偶然关联,并非因果关系。
2
哪些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已明确和乳腺癌风险升高的因素包括:
1.年龄:是乳腺癌发生风险最相关的因素。20岁以前患乳腺癌的风险极低,但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
2.性别:乳腺癌主要发生在女性,男性的确有患病风险但远低于女性。
3.遗传因素:一级亲属(亲生父母及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特别是有两名及以上,且其中有人在较年轻就发病,提示个人患乳腺癌风险高于常人。阳性的家族史提示的是家族成员有可能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
4.乳腺基础病变:既往已经发现乳腺内生长有可疑肿块,甚至活检已经提示为高危病变的患者,以及以前患过乳腺癌的患者,与乳腺检查正常的患者相比,也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5.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比如年轻时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6.外源性激素摄入:比如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长期使用有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需谨慎评估。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保健或美容产品,可能含有激素但未告知消费者,令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摄入激素而导致患乳腺癌风险升高。建议谨慎保健,谨慎美容。
7.其他因素:如肥胖、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初次生育年龄较晚,大数据上显示与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也有研究显示哺乳次数多且哺乳时间长为一种保护性因素,乳腺癌发生率较低。
但这些都并非直接的致病因素,或一对一的因果关系,不需要因为诸如我没有生孩子、我生了孩子没有哺乳,或者我是微胖界人士,将自己等同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8.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吸烟和饮酒,会增加各种癌症和疾病的发生风险,不只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3
乳腺癌前期都有哪些预警信号?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没有症状。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是因体检或常规筛查发现乳房内的肿物。少部分患者是自检或医生体检摸到乳房肿块发现的。
图片来源:bigstock
大家在网上看到的热门词汇“乳头凹陷”“橘皮征”“酒窝征”等,都是局部晚期的表现。
所以对于发现乳腺癌,常规体检最重要,不需要掌握什么预警信号。疼痛不是乳腺癌的常见表现,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乳房不适主诉,不用过于紧张。
医生介绍程琳乳腺外科医生
主任医师
◆程琳医生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年获得EPU奖学金,前往维也纳医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年5月,程医生赴医院整形外科研修,系统学习了乳腺癌肿瘤整形技术,并从事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擅长乳腺微创治疗、乳腺影像诊断、肿瘤整形技术指导下的乳腺癌保乳治疗及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程医生有超过15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现就医院乳腺中心。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乳腺癌肿瘤整形、乳房重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化疗静脉输液港植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程医生获得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在《世界外科肿瘤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翟梦瑶血管外科医生普外科医生医学博士◆翟梦瑶医生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于医院完成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各类普外科及乳腺外科疾病的诊治。
◆医院之前,翟医生于医院任血管外科医生,在血管开放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工作期间负责执行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以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止血技术等大型临床研究工作。
◆翟医生擅长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下肢深静脉血栓、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下肢缺血、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瘤等周围血管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治;以及乳腺肿物、乳腺纤维瘤、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腺炎等乳腺疾病的诊治。
◆翟医生目前任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