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国主动脉疾病诊疗的学术发展,更好地推进西北地区心血管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尤其是高难度主动脉疾病诊疗水平的进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德诺公益基金会医院主办的“西北第十届主动脉疾病高峰论坛”于年3月12日成功在线举行。本次大会聚焦于主动脉疾病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各个专家同道齐聚云端交流经验,追求学术共识,为促进西北乃至全国主动脉疾病诊疗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本期血管资讯为大家分享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陆信武教授在大会带来的《A型主动脉夹层全腔内移植物还需要什么?》精彩课题,欢迎阅读!
??点击视频观看精彩讲课
从目前的循证来看,现有支架不适合弓部生理和夹层病理。一项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应用分支支架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结果,其早期再干预率为17.1%,长期再干预率为29%,内漏发生率为15.7%,全因死亡率为11%。虽然死亡率和卒中率较低,但二次干预率较高,需要进一步随访以证实该技术的获益。
原因在于目前跨弓支架设计均源自降主动脉的直管型支架设计,并不符合弓部运动力学生理,从而导致出现并发症。因此全腔内移植物需要符合弓部生理,弓部支架的设计需符合其运动力学特征。
弓形改变,一方面需符合弓部固体力学生理,以维持血流稳定和血压分配;另一方面还需符合弓部流体力学生理,对此我们中心曾经做过弓部流体力学的研究,发现当支架不符合弓部流体力学时,壁面剪切力会降低,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这一现象在临床中也经常可见,比如颈外动脉粥样硬化相较于颈内动脉更少;下肢股深动脉很少发生动脉硬化等都是源于动脉流体力学的特点所致。目前临床治疗往往聚焦于解剖学重建,但对功能学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