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份做了一次体检。
好像是做彩超的时候吧,大夫凝重地问我,你多久没体检了?
我说不记得了。
大夫说,你的肝上应该是有一个血管瘤,还挺大,你自己知道吗?
我说我不知道啊。
“都已经这么大了,”大夫提高音量,“你咋能不知道呢?”
这话说的,这玩意儿长得再大,也是长在身体里面,我也看不见。
又不是孩子,我咋能知道呢?
“那我确实不知道啊。”嘴上还是老老实实的。
“去做CT复查一下吧。”大夫一边说,一边又补充一遍,“你这个挺大的了,直径得有五厘米了。”
“哦好的谢谢。"
无所谓地离开了,有啥可大惊小怪的,生病不是很正常吗,有病就治呗。
体检完,手机约医院的肝脏科的号,然后下午就照常攀岩去了。
上网查了一下肝血管瘤,根本就是一个无关痛痒的东西,就是名字起的吓人点。它还有一个学名叫做“静脉畸形”,其实就是一个血疙瘩,在血管上,是一个血管球。
不疼不痒没感觉,不会病变,不致死,不致伤,不致残,给人家起那么一个有歧义的名字,我为肝血管瘤抱不平!
医院复诊,做了CT和核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看到我的肝儿,长得是那样式儿的。
肝儿上的血管瘤,长得是那样式儿的。
总之可能是全球最棒的肝儿和最美丽的血管瘤了吧。
我心态上没当回事儿,但是操作手法上还是重视的,还是先后咨询了几个大夫的。
大夫们的意见和讲解内容都差不多,就是这个东西本身没事儿,也是良性,正常情况下是不用管它的,只是随着它长大,也会占据体内器官的地盘儿,对器官可能会起到一点压迫的作用,一般在5厘米以下就不用管,到了5厘米就属于可以介入治疗的范围了,我的刚好长到了5厘米。
听得我,热血沸腾,从小到大考试及格线儿都没有这个血管瘤这么会踩点儿。。。
“其实按道理来说呢,五厘米也不用管它,不过呢,”大夫话锋一转,“由于你的这个位置长得特别靠边,它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会担心它会出血。一旦出血,因为挨着肝脏,就比较危险,那时候可能就得做开腔手术了。”
刚听到这么紧张的环节,大夫又话锋一转。
“但是呢,这种出血的风险是极低的。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例肝血管瘤自动出血了的。出血的概率可以说是非常低。”
刚松口气儿,大夫又接着说,
“但是呢,因为你这个长得比较靠边儿,也不排除会有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忽然剧烈的撞击,急刹车啊,撞到桌角啊。可能就那么一个寸劲儿,真的就撞到了,就出血了,也不排除这个可能。”
“所以呢,”大夫总结,“你自己做决定,做不做都行。现在做也行,再等等长到7-8厘米再做也行。都可以。”
我问了一下治疗方法,觉得很有意思。
现在都是微创嘛,微创真的很微!
“就是在大腿根儿割一个小口,然后下一根儿导管儿,这个导管儿差不多是三四根儿头发丝儿那么细吧,从你的主动脉一路走到肝儿,在血管瘤的位置,给你打点药,让它萎缩,就好了。”
我听得摩拳擦掌,忍不住当场拿起自己四根儿头发拧在一起,看看有多粗,拧完感觉不对,我的头发比一般人粗,严谨点儿,退回去一根儿,三根头发拧一起那么粗,这小导管儿,也太迷你了。
我心里已经倾向于做了。
因为觉得相对于手术要承担的“痛苦”来说,还是把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吧。
出血风险极低,但不是没有。
剧烈撞击就赶上那么个寸劲儿,这种概率极低,但不是没有。
这个东西越长越大,会压迫别的器官,是事实。
我的这个东西长得太靠边,比一般长在靠里的人更高概率有风险,那就做吧。
我把这个微创手术视为一个“风险预防”、“风险管控”型手术。
我们人类好像抑制不住有那种寻根溯源的本性,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知道所有事物的“成因”。我也不例外,也是没有按耐住,问了医生,为什么,这个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大夫给我的答案我不能更满意。
“天生的,娘胎里带的。”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答案啊。
我很怕的答案是:因为你经常熬夜;因为你饥一顿饱一顿不按规律饮食;因为你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因为你干啥都三分钟热血,所以导致肝都来气,长出了血管瘤。
那我得背负多大心理压力?
“天生自带”可就理直气壮多了。
老天爷给我的,我有啥招,要怪完全可以怪我妈,咋心思生的呢,咋给孩子生这样。
多好。
不能再完美了这个答案!我很满意!
决定了做手术但不是立刻就能做,医院床位。
正好我这个玩意儿也不着急,就啥时候能排上床位啥时候再说呗。
于是十月份十一月份我就正常与姐妹出去游玩啊,办理买车和跟车相关的各种事宜啊,参加即兴表演啊,结交新朋友啊,约会老朋友啊,练车啊。
在这里最开心快乐的事情就是去沈阳参加拍摄了一个短片比赛,在沈阳拍摄那几天应该是我11月份或者说今年以来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年最开心的几天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人能笑到头疼,腮帮子疼,第一次知道原来笑都能笑累了,笑到没劲儿。东北人真的太好笑了。
虽然这件事跟主题没啥关系,但是我还是想在此处插播一下,毕竟我们拿奖了,我也算是获过国际大奖的人了,女明星了,咋的,还是处女作,就拿好几个奖,咋的,还不得见缝插针显摆显摆,得瑟得瑟,抖落抖落?
不过说实话,获奖很开心,但是没有拍摄过程开心,拍摄过程太开心。
这个奖就是开心上的锦上添花。
ok,看看表,差不多到点儿了,牛逼装到此为止。
随着十一月份中下旬的临近,我心里大概也有了感应,差不多手里的事儿处理的七七八八,也就该入院了。
果然,通知我入院的时间就是看完作品评奖那天以后的隔一天。
注定要让我以一个斩获国际大奖的女明星身份入院。
到了入院的那天,也就是11月24号。
女明星入院以后,新鲜感十足地穿上病号服,带上一个病人们都带的手腕上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