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除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肺癌化疗效果不佳患者如何实施治疗?
在广西医院,胸外科主任石磊不假思索地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妙手仁心拆“炸弹”
??近日,一名67岁的患者因腹部疼痛两个小时来到广西医院(以下简称:广西科大二附院),经过CT检查后,医生发现该患者患有胸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也很高,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根据该患者的病理形态,医院成立治疗团队并决定联合实施先进技术——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
??胸腹主动脉瘤病情一旦发展,自发破裂30秒内可致命,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而腹主动脉瘤切除是一个颇具风险的手术,既牵涉到复杂的解剖,又要考虑患者全身状态,还要顾及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市内的血源是否充足。
??“这种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是难度非常大的一种手术,手术考验的不仅是医生的专业水平,术前的准备、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合作、术后的监管等每一环节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石磊表示,为了确保手术能顺利拿下,医院特别邀请外院教授进行会诊,同时协调各个科室,制订了发生各种可能的预案。
??“我们准备好血液回收机,家属也努力召集了15个人来献血。”经过家属的努力,再加上团队术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多科室作战,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患者术后两天就拔出气管插管,转出监护室,脱离了生命危险。“医院成功完成的首例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回忆起手术过程,石磊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石磊(左三)和患者及其家属合影
??除了成功实现首例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医院还实现了另外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肿瘤。
??“一名肺癌患者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都无作用的情况下,医院实施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已经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石磊介绍,现今临床经常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碘的放射性元素,每个碘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作用时间长且一般辐射距离为1.7厘米内,因此它在摧毁肿瘤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其他器官组织免受不必要的辐射。
???重视细节不断提升
??很多治疗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给胸外科患者带来了实质的益处。当说起临床细节时,石磊娓娓道来:“特别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患者的每项诉求、每个要求、每种感受都值得重视。”
??在石磊看来,越小的事情越重要,越要引起重视。因为大的事情大家都会很重视,恰恰是那些小的细节容易被忽略,而这些细节决定了医生在自己的职业进阶过程中的走向,医生一定要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此外,石磊表示,医生需要从宏观方面进行思考,应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