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灾难性主动脉疾病。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本期采访专家:
余海彬
个人简历:
医学博士,介入科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介入治疗
委员会委员
中国整合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
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会委员
擅长:
主攻心脏大血管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微创介入治疗,对脑血管介入治疗、颈动脉剥脱手术治疗、肿瘤栓塞、粒子植入、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等疾病微创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经验。
主要成果/主要著作: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国家级核心及SCI论文30余篇,任《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编辑。
冯广森
个人简历:
医学硕士,放射科、介入科名誉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介入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放射学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州市放射学会委员
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河南省大型医疗设备招标专家库成员
擅长:擅长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海绵窦瘘、硬脑膜瘘)等的介入治疗,全身多器官良恶性肿瘤(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肺癌、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畸形、肾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的介入综合治疗,急诊出血、梗阻性黄疸等病变的介入治疗
主要成果/主要著作: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河南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许立国
个人简历:
医学硕士,介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学会委员
河南省科普学会介入分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医学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主攻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海绵窦瘘、硬脑膜瘘)等的介入治疗,擅长全身多器官良恶性肿瘤(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肺癌、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畸形、肾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的介入综合治疗;急诊出血、梗阻性黄疸等病变的介入治疗;擅长肿瘤粒子植入和消融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取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外周血管血栓取栓术,外周血管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等微创介入治疗。
主要成果/主要著作:发表国内外文章10余篇,郑大二附院年度优秀青年医师。
黄文浩
个人简历: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出血组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学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委员
擅长:擅长神经系统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海绵窦瘘、硬脑膜瘘)等的介入治疗,全身多器官良恶性肿瘤(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肺癌、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畸形、肾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的介入综合治疗,急诊出血、梗阻性黄疸等病变的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医学知识科普
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它连接着心脏和各级分支动脉,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全身。常见的急性主动脉疾病包括:
①典型的主动脉夹层;
②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等不典型的主动脉夹层;
③主动脉瘤;
④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其发病往往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
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经成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具备充足而且完好的近端锚定区是保证TEVAR成功、避免I型内漏的必要解剖条件。然而,在临床中有相当多的病例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而不得不选择性覆盖(或部分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或应用锁骨下动脉“烟囱”、“开窗”、弓上分支转流等方法来保证左上肢和头部血运。
这些“非解剖”途径的血运重建通常会增加内漏发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式。
Castor支架
Castor支架是首款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它可以在TEVAR术中一期完成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建,延长近端锚定区至左侧颈总动脉后缘,来修复累及主动脉弓部区域的夹层,同时维持弓上分支动脉的自然血运。
病例分享
近日,我院介入科收治了一名年轻的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常人的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不同,该患者的左椎动脉先天性起源变异,直接发自于主动脉弓,且离主动脉夹层破口非常近。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夹层血管随时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外院医院进一步诊治,遂紧急转诊至我院就诊。
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前CTA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双腔样改变及起源变异的左椎动脉。
入院后,介入科余海彬主任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主动脉造影+体外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方案
介入科余海彬主任在充分评估上述手术难点后,决定选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并联合体外开窗技术,理由如下:
1.Castor分支型支架可以治疗破口紧贴LSA的主动脉夹层,拓展近端锚定区。
2.Castor分支型支架的分支后移长度有5-30mm多种选择,适应不同的血管解剖情况。本例中选择分支后移15mm的规格,即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同时,不影响左颈总动脉的血流。且体外开窗技术的运用,保障了起源变异的左椎动脉的血供,避免术后引起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
术中造影
1.术中经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
2.术中精准定位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及支架主体。
3.手术顺利完成后复查主动脉造影显示夹层破口封堵良好且无内漏等并发症,同时左椎动脉显影良好。
医院介入科简介
医院介入科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国内最医院之一,介入治疗水平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介入科现有病区1个,DSA手术室3个,杂交手术室1个。介入团队现有医技护30余人,其中医师1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护理人员19人;专业技师5人。医院配备有国内一流的西门子、东芝、飞利浦等DSA设备,可以满足各类介入手术需要。
介入科目前作为并立于内科、外科的第三大诊疗手段,其优势明显,数毫米的创伤就可以完成脑血管、心脏大血管、各种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大”疾病的治疗。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最重要的是可以保留本身原有的器官组织,还您原装生活。
图文:余海彬雷钦宇张豪杰
编辑:张豪杰
审核:余海彬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