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出现,腹主动脉瘤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整体生存率明显提高。
腹主动脉瘤患者多为老年人,对于常规手术不能耐受。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并可减少或无需术中输血,同时术后监护时间缩短,患者整体住院时间缩短。EVAR能否使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益,临床上虽然进行了大量的随访研究,但对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仍需长期观察。
哈尔滨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纳入了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63例为复杂型腹主动脉瘤,93例为普通型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明确诊断。
入组标准
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瘤颈成角扭曲;近端锚定区处瘤颈长度<15mm,近端瘤颈直径>30mm;瘤颈成角>45°;瘤颈处钙化面积≥25%或主动脉壁附壁血栓面积≥50%;肾动脉旁及肾上腹主动脉瘤;累积髂血管的腹主动脉瘤;入路狭窄、肾动脉狭窄;动脉瘤破裂及假性动脉瘤。其余为普通腹主动脉瘤。
排除标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手术过程
除急诊手术外,一般术前均给予内科治疗,控制血压、心率等至平稳状态。术前精确测量多部位主动脉直径,观察动脉瘤瘤颈及瘤体形态,备选腔内及人工血管移植物,决定施行EVAR或杂交手术。
全麻下气管插管,确切术野下逐层切开显露双侧股总动脉近、远端套带备用或预置双缝合器备用,静脉推注肝素,实现全身肝素。术前以CTA轴位图像测得的直径作为主动脉主体覆膜支架选择的标准,术中结合造影结果,再次对支架的选择进行评估。分别释放主体与髂肢支架。
支架释放完成后,需再次进行造影观察支架形态与位置是否有内漏存在、动脉瘤是否隔绝完全。将导管连同导丝一起撤出动脉,缝合动脉壁穿刺处,逐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预置缝合器患者行缝合器缝合并剪断,加压包扎创口,转入ICU监护。
术后治疗与随访
术后患者均转入ICU病房监护,常规为24h。对于高血压患者,早期静脉输注药物降压治疗,待患者血压平稳后,逐步改为口服降压药控制,并观察其效果,叮嘱患者长期口服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平稳。本次入组患者术后随访期为0~24个月。
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组出现1例死亡,围术期内出现内漏11例,经治疗内漏均消失;随访期发生4例内漏,多数经保守观察后消失,仅1例需治疗。普通型腹主动脉瘤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围术期内出现内漏14例,经治疗内漏均消失;随访期内出现内漏6例,经保守治疗观察期内漏消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在术后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明显支架移位发生。
总结
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组与普通型腹主动脉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远期存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血管腔内介入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复杂型性腹主动脉瘤。
来源:
李浩诚,沈永斌,姜维良.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及评价.《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年,第2卷第3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7.27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