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妄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下降和注意力障碍。不同指南中,对谵妄的定义略有不同,总体而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急性发病和病情波动性变化、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以及意识水平改变。围手术期谵妄,一般急性/亚急性起病,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症状起伏,典型谵妄10~12天可基本恢复。近期的学术会议上,医院心内科的马欢医师,就如何识别和干预EVAR围手术期谵妄进行了详细介绍。
EVAR围手术期谵妄的流行病学
不同研究报告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目标人群和谵妄筛选方法的不同有关。另外,谵妄发生率也与手术类型有关,通常小手术和日间手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普外科手术后约为13%,大动脉手术后约为29%,腹部大手术后约为50%,心脏外科手术后约为51%。而且,有创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要高于介入手术,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输血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谵妄发生率越高。
对于EVAR术后谵妄发生率,现有的文献报道一般在2.4%~24.7%之间。不同病变部位手术后谵妄发生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目前相关文献较少。根据版欧洲麻醉学会《基于循证和专家共识的术后谵妄指南》,成人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合并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贫血、帕金森、抑郁、焦虑及慢性疼痛)、术前伴随疾病评分高(如ASA-PS分级、CCI分级、CIAS分级)、围手术期禁食禁饮及脱水、低钠血症及高钠血症、抗胆碱能药物应用、酒精导致的相关认知减退、手术部位(腹部或胸外科手术)、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长短、术后疼痛。对老年患者,额外增加认知损害、系统功能减退和/或虚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感觉障碍。EVAR围手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与常见手术谵妄危险因素基本类似。
EVAR围手术期谵妄的识别
谵妄诊断的金标准是精神状态诊断分析手册第五版(DSM-V)或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但此标准相对复杂且不易量化。适合临床使用,易于推广的谵妄识别量表包括:
护理谵妄筛查评分(NuDESC):常用于围手术期谵妄筛查,其最大特征是其便捷性和易用性,与患者简单交流即可完成评估,但敏感性和特异性略低,适合苏醒时发生谵妄的评估。
CAM-ICU谵妄评估:意识障碍筛查量表(ConfusionAssessmentMethodCAM)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谵妄筛查工具,该量表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非精神科心理专业的医师和护士。CAM-ICU适合患者有气管内插管等无法言语配合时使用;谵妄筛查清单(ICDSC);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
此外,还要注意与术后躁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痴呆、抑郁、焦虑状态等的鉴别诊断。
EVAR围手术期谵妄的干预
预防:EVAR围手术期的预防,包括危险因素的预防和药物的使用。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哌替啶可增加谵妄的发生,其他阿片类药物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应用辅助镇痛药物(加巴喷丁、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作辅助镇痛药物可明显减少谵妄的发生);监测血氧浓度,保持血氧饱和度>90%;矫正贫血状态。药物预防:尚无可靠证据表明,药物可以减少成年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因此不推荐常规抗精神药预防术后谵妄。
筛查:围手术期筛查:所有患者进入复苏室后,立刻谵妄筛查直至术后5天,使用有效的谵妄评分进行术后谵妄筛查;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接诊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对患者进行谵妄的筛查;对于老年患者,可配合脑电图或自发眼球活动的改变进行评估。
非药物治疗:一旦发现谵妄,应立刻开始病因和症状相关的治疗。针对成年人,实行快速康复策略,避免常规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监测麻醉深度,充分的疼痛评估和处理,术中持续镇痛,快速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小剂量氟哌啶醇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重在对症治疗,而非药物治疗。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益于谵妄的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老年患者预后取决于是否能够接受一个高水平的围手术期护理。术中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低血压以及低氧血症,可能对术后谵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出现激越行为,威胁到自身或他人安全时,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
药物治疗:避免常规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必要时可以使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于术前高度紧张或术前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患者,可以慎重使用。对于酒精滥用患者,术前可使用长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α2受体激动剂、抗精神病药物等预防术后谵妄。术前预防性使用褪黑素、小剂量氟哌啶醇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尚不明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