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能在童年时就开始
2.早期无明显症状,之后可出现头晕、胸闷等
3.关键是早期干预,生活方式改变是基础
4.随病变部位、程度、受累器官的不同而不同
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受累的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危险因素比较肯定,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
主要因素
一:年龄、性别
临床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病变,近年来,疾病开始年轻化,而且,男性发病率相对女性比较高,但在更年期以后,女性发病率相对男性高。所以,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
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已明确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脂蛋白(a)LP(a)能导致粥样硬化。
三:高血压
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测压力,当测压力长期比较大时,对血管壁的损害也比较大。
四:吸烟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每日吸烟的数量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也越高,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五: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数量相当高,进展也非常迅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糖耐量减低者也十分常见。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积的是全身循环系统的中小动脉,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话,发展相对迅速。
六:遗传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倾向。
其他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通过对不同职业发病率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积极活动的职业相比,久坐人员的相对危险增加;从事中等度体育活动者,死亡率比活动少的人降低。其他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A型性格;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血尿酸升高等。另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饭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狭窄,累及不同器官时可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腹痛、顽固性高血压、下肢坏疽等。典型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前,机体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斑块的形成,不同的病变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的缺血症状。主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由于主动脉管腔大,虽有严重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症状。病变严重者,受血压作用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头晕、眩晕、晕厥等症状。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狭窄常见,可出现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小腿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时可持续性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进食后腹痛,腹痛多发生在进食后10分钟左右,逐渐加重,约1小时后缓解,可伴有恶心、嗳气、腹胀、腹泻。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一:合理饮食,控制脂类食物摄入过多
血脂大家庭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而哪些食物属于脂类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呢?
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大多数动物性食物脂类含量比较高,比如:猪肉、牛肉、猪肝、鸭肝、河虾、猪肾等。
高血脂患者还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鱼子、蟹黄、油饼、油条、烧饼、炸鸡、汉堡、烤肉、烤鱼等,这些食物热量较高,经常摄入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可以吃一些粗粮,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等,还可以吃一些应季的水果蔬菜。
可以吃一些粗粮,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等,还可以吃一些应季的水果蔬菜。
总之:身体在消化肉食时消耗的能量比较高,而消化粗粮、蔬菜和水果是消耗的能量比较小,俗话说:“人在吃饭,饭也在吃人”。
二:科学运动,增加机体消耗
当今社会处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比以往农耕社会的生活模式有极大的变化,变得以静坐及脑力活动为主了,大多数人体力活动比较少。
而且社会节奏比较快,许多人空喊了“我要健身”“我要运动”口号而无法长期坚持有效的运动锻炼。因此,在吃进去多,消耗又少的情况下,血脂升高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运动是件奢侈的事,但如果有时间,我们还是要坚持运动,运动会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能够消耗身体内沉积的垃圾。
三: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降血脂药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就是让血不要快速凝固的,让血稀一些,不容易凝固。这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形成的结果就是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
他汀类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泌。同时他汀还有抗炎、稳定斑块、防止血管内斑块破裂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和血管垃圾堆积有关系,另一方面和血管内壁的炎症反应有关系。而他汀不能能够延缓这些血管垃圾的形成,同时还能够抗炎,稳定这些斑块。
四:戒烟限酒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得多,烟中的尼古丁无时无刻损害着血管内皮,吸烟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所以吸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吸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小量饮酒有益,但是大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否饮酒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如果因为身体原因,需要禁酒,为了咱自己的身体,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做到预防,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规律遵医嘱服药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如何预后动脉粥样硬化?
本病的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预后不良。并发症主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病变严重者,可形成主动脉瘤,当患者明确主动脉瘤诊断后,必要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性猝死等。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可发生脑萎缩、智力减退等。继发血栓时可引起脑梗死,形成动脉瘤,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脑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可致肾萎缩和顽固性高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长期慢性缺血可致肢体肌肉萎缩。管腔完全阻塞时可导致肢体坏疽。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管腔阻塞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肠梗死、休克等严重后果,死亡率高。
关于日常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缓慢发展的过程,早期干预可延缓和阻止病变进展,甚至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轻度逆转,而改变生活方式则是基础。日常生活管理合理饮食:控制膳食总热量,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糖类摄入,增加可溶性纤维摄入。控制体重:一般以体质指数(BMI)20~24为正常体重。或以腰围为标准,一般以女性≥80cm、男性≥85cm为超标。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以感到不劳累为主。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日常病情监测日常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并监测病情发展。有动脉粥样硬化没有明显血管狭窄患者,需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密切观察进展情况;若已有血管狭窄症状,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