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微创介入科黄文薮医师
在第十三届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大会作报告
第十三届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大会(APSCVIR)于年3月在奥克兰的天空城会议中心召开,APSCVIR是亚太地区介入放射领域的顶级学术大会,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大会以“发展,问题,解决”为主题,亚太地区与其他国家的介入领域专家共聚一堂,向全球传递介入放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院微创介入科黄文薮医师也受邀参会并作大会报告,展示了微创介入科团队应用载药微球治疗肝癌的研究成果。
黄文薮医师作大会报告
黄文薮医师参加APSCVIR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载药微球相关知识:
01
什么是载药微球?
通常所说的载药微球即药物洗脱微球(drug-elutingbeads,DEB),DEB既是一种栓塞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同时又是一种化疗药物的载体,使药物长时间停留于肿瘤内缓慢释放,使治疗作用更长久。
02
什么是DEB-TACE?
使用药物洗脱微球加载化疗药物对患者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简称为DEB-TACE。
03
DEB-TACE究竟好在哪里?
DEB-TACE具有化疗药物相对集聚于肿瘤、外周血液循环浓度相对较低和全身系统性毒性反应相对较小等特点,从而使众多患者从中获益,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04
DEB-TACE可治疗哪些肿瘤?
目前,DEB-TACE已经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多项试验的证实。在宫颈癌、膀胱癌、肺癌、软组织肉瘤等其他癌种的介入治疗中也得到较广泛应用。
有研究显示DEB-TACE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相较于同步放化疗,DEB-TACE组降期切除率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住院时间更短和医疗费用也更低。除了宫颈癌外,DEB-TACE对膀胱癌、软组织肉瘤同样有效,DEB-TACE可成为不可手术切除、放化疗失败的膀胱癌、软组织肉瘤的又一治疗选择。
05
DEB-TACE比cTACE更优?
DEB-TACE与cTACE(传统碘化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照研究显示:DEB-TACE组的近期疗效优于cTACE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DEB-TACE已成肝癌治疗利器,效果更好,耐受更佳。
06
DEB-TACE对晚期肝癌患者是否有效?
微创介入科黄文薮医生汇报的研究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39名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第一轮DEB-TACE后,2例达到完全治愈,24例患者得到部分缓解,多项肝功能指数在治疗后一月内未见明显异常。其中有23例患者接受了第二轮DEB-TACE或常规TACE(c-TACE),第二轮接受DEB-TACE治疗的患者相较于接受c-TACE治疗的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更高(57.1%vs11.1%)。结果显示,DEB-TACE治疗晚肝癌患者,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短期疗效,优越的安全性以及极小的肝功能损伤。
07
DEB-TACE术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DEB-TACE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发热、呕吐、血压升高等,一般持续3-7天,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
DEB-TACE治疗肝癌病例分享:
病例一
男,48岁,右肝多发巨块型肝癌,肿瘤大小:8.0X5.6cm,12.8X12.3cm。DEB-TACE术后一个月复查,肿瘤基本完全坏死,体积较前明显缩小。患者经综合介入治疗,现已存活近一年。
病例二
男,50岁,右肝多发巨块型肝癌,肿瘤大小:7X7.7cm、12X11cm。患者经3次DEB-TACE术后复查,肿瘤完全坏死,体积较前明显缩小,现已存活一年余。
微创介入科团队介绍
朱康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微创介入科主任。是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分会常委、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学会介入医学委员会常委;是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常委。同时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EurRadiol、JVascIntervRadiol等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际著名期刊JClinOncol、Radiology、Oncotarget、EurRadiol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专业特长:肝脏及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肝血管瘤、门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外周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方向:分子影像学导航的介入诊疗基础研究。
陈德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放射科主任,兼任广州医科大学影像系副主任。是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影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放射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是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委。专业特长:胸腹部影像诊断、各类良恶性肿瘤和主动脉疾病的介入诊疗。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5本;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州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专业特长:胸腹部影像诊断、各类良恶性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特别是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微创介入治疗。
何明基,主任医师。年开始从事微创介入工作,是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常委、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赴国内外知名介入治疗中心研修。曾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医院新技术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3部,承担省市级科技项目多项。
专业特长:肝癌、妇科肿瘤、不孕不育(输卵管再通术)、腰腿痛(椎体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
练辉,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2部,承担省市级科技项目3项。
专业特长:肺癌、肝癌、妇科肿瘤及下肢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黄文薮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硕士
郭永建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硕士
黄敬君住院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
周静文住院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