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多科室接力,成功为一腹主动脉瘤伴瘤内夹层患者成功排雷,转院后手术、康复。
合肥的曲老太今年67岁,几个月来体重小幅度增长,腹部变大,偶有疼痛,胃肠道受压迫明显,医院检查发现,竟是肚子里长了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巨大腹主动脉瘤伴瘤内夹层。
B超下显示
10月9日上午,一位67岁的老人走进了骨科门诊。骨科邓颖主任经过一番询问后得知,老人早上弯腰捡东西时,突感后腰部剧痛,自认为是扭了腰,经卧床休息后,腰疼没有缓解。经过简单的检查后,邓主任隐约感到病人的症状较为严重,不像普通的腰扭伤,便立即将病人收入住院部。病房王医师接诊后,认为老人症状有异样,立即安排b超检查。
11点30分,此时的B超室门口,仍然是比肩接踵。刚下2台手术回到科室的杨医生,听骨科医生讲述了病人的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说:虽然病人是非空腹状态,此时做空腹B超效果肯定不好,但为了排除急腹症发生,还是要立即检查!
B超探头下,杨洁医生惊奇地发现,病人腹中,一个巨大的梭形囊腔自剑突一直延续到脐上,里面纤细卷曲的光带随着心跳有节奏地摆动着,管径宽度达5cm,长约12cm,管腔里的血流像“八卦图”一样在撕裂的内膜破口中往返穿梭着。杨医生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这个病人的情况危险,是腹主动脉瘤伴瘤内夹层”。
病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导致腹中的腹主动脉瘤伴瘤内夹层瞬间破裂。为了避免危急情况发生,杨医生叮嘱患者卧床,原地给其做了血压,心电图等系列检查,除收缩压偏高外,其余生命体征平稳。与此同时,住院部的医生与家属达成一致意见,办理转院手续,并拨打了急救电话。15分钟后,的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当他们看到这个腹主动脉瘤夹层的患者,安然无恙地躺在B超检查床上时,都长舒了一口气。随后,病人转院后次日手术,状态平稳。
专家提醒
腹主动脉瘤伴瘤内夹层——号称“腹腔内的不定炸弹”,指的是腹主动脉局部异常膨大,管壁被挤压变薄,当管腔内压力增大到无法承受时,便会破裂出血,就好像是打开了没有阀门的水龙头一样,死亡率高达70-90%。好在血管壁有3层坚固的结构,具有较稳定的弹性保护作用,但是如果这3层结构受损伤,并且损伤到了中间层,那无疑就失去了这种保护,血流的冲击会把这个中间层撕裂开,形成一个假腔,血液在真假腔中不停冲击,撕裂便会越来越大,这就是可怕的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多发生在近端胸主动脉,它的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约为5~10例,十分罕见,但却异常凶险。发生夹层动脉瘤后24小时生存率仅40%,1星期生存率仅25%。若发生该类疾病,应立即配合医务人员,尽快治疗。
排版、文字
杨洁王竹馨
图片
杨洁
审核
陈靖怡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