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7日,医院成功启动WeFlow-Arch?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临床试验(GIANT注册研究,项目编号:NCT),由戴向晨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了该中心的首例入组,术后各位专家都对WeFlow-Arch?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的表现非常满意,希望将来能够造福更多患者。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动脉瘤隔绝良好,无I型和III型内漏;分支支架通畅;分支动脉供血良好。以下是病例详细介绍。
病例分析
病史与主诉
女性71岁●1月余前因咯血于他院就诊,行相关检查后介入栓塞,10余天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主动脉弓动脉瘤,现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有手术史:因咯血行介入栓塞。
●吸烟史40年。
术前CTA
主动脉弓局限性瘤样突出,病变直径最大处46mm。手术策略
使用WeFlow-Arch?模块内嵌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进行主动脉弓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
手术过程
术前造影显示与CTA测量结果一致,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按原计划腔内重建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
近端主体支架型号为WFA-AS-36-36-10-10-50;
无名动脉分支支架型号分别为WFA-BS-13-11--S;
左侧颈总动脉分支支架型号分别为WFA-BS-08-11--S;
远端主体支架型号为WFA-RS-32-24-;
依次释放支架各模块,以弹簧圈栓塞瘤腔,左锁骨下动脉近段。
术后结果
主动脉及分支覆膜支架定位准确;无I型和III型内漏;分支支架通畅,无血栓形成;分支动脉供血正常。术后CTA
动脉瘤隔绝良好,无I型和III型内漏;分支支架通畅;分支动脉供血正常。专家点评
术后戴向晨教授表示:主动脉弓部的腔内治疗一直是近年来的痛点和制高点。主动脉弓部病变大多应用烟囱及开窗等技术。但由于技术局限性,存在内漏,远期分支通畅率低,脑卒中等问题。WeFlow-Arch?模块内嵌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手术时间,保证脑部充足供血,提高治疗安全性。”
WeFlow-Arch?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
该系统由内嵌升主覆膜支架系统、弓段覆膜支架系统和分支覆膜支架系统组成,专为主动脉弓腔内重建设计。内嵌升主覆膜支架有两个内嵌分支支架,可以结合分支支架系统腔内重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弓段覆膜支架与内嵌升主覆膜支架组合可解决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出现的病变。模块内嵌式支架系统的设计理念能保证手术操作过程中脑血流不受影响,有效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和开胸手术,并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技术。
专家介绍
戴向晨
医院普通外科兼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外科学博士学位
美国南卡大学及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德国莱比锡Park医院、医院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专注于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科研及带教工作,主持的“体外开窗系列技术治疗主动脉关键区域病变的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评天津名医、天津医科大学学科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血组组长、天津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学会职务,及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等中文杂志编委、多个SCI杂志审稿人。发表SCI及国内专业期刊余篇,总影响因子分。主持及参加国自然及省部级课题14项。科室介绍
医院医院普通外科中心的骨干科室,后者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双重点科室、天津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是天津市唯一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工作站的血管外科医学中心。
医院血管外科总床位50张,配备有导管室、介入手术室、杂交手术室、超声检查室、外周血管测压室及监护室各一间,目前可全天候开展介入、杂交及开放手术治疗。拥有博士后导师1人、博导1人、硕导2人。医生总人数16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
医院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大动脉疾病的治疗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及数量上均处于天津市领先位置。年手术量近3千台,包括大血管手术余台左右、外周血管介入0余台。
近年来开展了包括预开窗EVAR技术在内的多项新技术,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医院大血管多学科诊疗中心项目、微创治疗静脉功能不全项目、VTE院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等在多个血管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体外开窗系列技术治疗主动脉关键区域病变的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可控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技术治疗累及弓上分支的主动脉病变年获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VTE院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优秀单位称号、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CVI、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等多项技术获得天津市填补空白项目,MFM治疗TAAA等项目获得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资助,主动脉力学研究等方面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天津科委项目的支持。承接40余项药物及介入器材的临床试验研究,在临床科研领域走在前沿。
每年平均培养硕士、博士5人左右,为学科发展不断积淀人才。医院、医院、医院等医院血管外科建设支援工作,并医院的进修医生,为天津及周边地区血管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自4年召开的“渤海血管外科论坛”已逐渐成为区域性学术交流的盛会、每年举办的多次血管外科沙龙及研讨会也已惠及周边。并以共同主办单位承担了包括华北血管论坛、中国血管外科并发症论坛、新血管大会等主办、协办任务,为中国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医院血管外科是在党领导下的团结奋进的集体,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初心和使命,不断进取,砥砺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