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6台移植手术同时进行,她捐献的器官让至少

11月22日。

这一天,不幸离世的郝女士,捐出了她的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个心脏和两个肺脏,以及,两个角膜。

一共,八个器官。

这一天,有6个因为各种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等到了苦苦相等的、与自己本来已经每况愈下的脏器相匹配的器官。

他们,等待重生。

这一天,有1个技术精湛、合作默契的团队,医院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部、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临床药学、护理等多学科的医护专家,从下午1点到晚上9点,80多位医护人员通力配合,顺利完成6台大器官移植手术。

只为,让爱延续。

深秋的感恩节,阳光暖洋洋。

奋战一日,1台肝移植手术让肝癌晚期病人不再苦苦煎熬,2台肾移植手术挽救了2名肾衰病患,1台心脏手术让20多岁小伙儿“心跳如初”,2台肺移植手术让2名尘肺病患者呼吸顺畅,以及,还有2位失明患者即将迎来光明……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表示:“在医院的有力支持下,移植团队通力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医院近年来大力度提升学科建设,推动创新,高质量为患者服务的众多例子之一。”

这一刻,经过六年磨练,浙医二院移植团队实现了“蝶变”。作为见证人,浙医二院副院长、移植团队主任梁廷波教授说,自年医院以肝移植为起点,在肝移植数量、技术水平稳居全省前列的基础上,带动了全院肾脏、心脏,到如今的肺脏等大器官移植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大器官移植数量、质量逐年提升,近两年手术成功率达到%,患者24小时内就能离开监护病房并很快康复出院。

康复新理念

移植费用降到30-40万

林晨(化名)今年48岁,不幸患有罕见病布加综合征,肝脏下腔静脉入口狭窄,回流不畅,有严重肝硬化以及小肝癌,如果不进行移植手术,5年生存率只有10%-20%,他已经躺在病房里等待了半年的肝源。

“他是O型血,供肝比较难等。如果再等不到肝源,我们原本计划为其做血管支架的,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梁廷波教授说。

郝女士的捐献肝脏取出后,由梁廷波教授团队负责肝移植手术,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肝脏被成功移植到林晨体内。

林先生和家人都没料到,肝移植手术后第2天,林先生者就拔了胃管,可以吃流质的食物,很快导尿管也拔了,并由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摄影/葛亚琪

梁廷波教授说,林先生之所以在肝移植大手术后能够快速康复,医院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的不断完善,这是从年开始在肝胆胰外科推广的一种新的康复理念:“加速康复外科”(英文ERAS)的治疗模式。

据介绍,实施ERAS治疗模式之后,各种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减少了,病人恢复更快,且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像林先生这样的移植病人,重症监护室的时间从原先的2-3周缩短为24小时,术后住院时间也从1-2个月,缩短到14天左右,整体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平均总费用控制在30-40万左右。

虽然费用大大降低,但对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梁廷波教授介绍,北京、上海等地区,已经有专门针对器官移植患者的基金,他也正在考虑在医护人员中发起这个倡议,希望有企业家、社会有识之士加盟。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换心”重生

肾、肺移植患者都在稳定恢复

手术台上,等待心源的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方泽(化名),他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爱强教授介绍,马凡氏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高高瘦瘦是人们对于这类患者的第一印象。“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受累是最危险的病变,尤其是造成患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易出现主动脉瘤破裂出血,严重时可造成猝死。”

因为马凡氏综合症,方泽身体最粗的动脉血管变得又薄又脆,5个月前因主动脉夹层做了大血管替换手术,引起心包腔的广泛粘连。然而,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过长,他的心功能越来越差,唯有“换心”才是出路。

也因为马凡氏综合症,移植手术变得困难重重。一方面,方泽胸骨凹陷,最凹处几乎贴到了脊柱,新的心脏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方泽个子太高,供体放入后血管长度不够。

董爱强教授团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手术。今天,方泽已经脱离了呼吸机,预计一周就能出院了。

摄影/葛亚琪

与此同时,两名接受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也在稳定恢复中。“一位患者的尿量已经达到了毫升,另一位接近0毫升,这说明新的肾脏已经开始工作了。”泌尿外科肖家全教授说,此前,两人一周要做3次血透,只能依靠机器排尿,生活质量很差。

摄影/葛亚琪

摄影/葛亚琪

值得一提的是,两名重度尘肺患者终于等到了希望。当千疮百孔的病肺经由胸外科副主任吴明教授团队的“妙手”取出,植入健康活力的新肺后,随着新肺的起伏“作业”,两名患者开始呼吸自如。目前两人都恢复不错,一人已经拔掉了气管插管,可以开口说话了。“肺移植在器官移植中难度排榜首,因为肺是人体与外界大气相通的器官,最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在器官捐献以后,对供体器官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摄影/葛亚琪

摄影/葛亚琪

器官捐献让生命得到延续

目前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

11月23日是感恩节,浙医二院举行了第三届移植患者健教会,来自省内、外百名心、肝、肾移植患者交流术后心得。他们说,器官移植让他们的生命得到延续,现在他们已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过上幸福生活。

对于器官移植团队的所有医护人员来说,唯有“感恩”二字能表达他们的心情。作为医者,他们感恩捐赠者和家属的大爱无疆。

器官移植,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重生。在我国,排队等待“生命礼物”的队伍很长,但器官供体却十分稀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现在每年约3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仅1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30,器官短缺依旧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理念的改变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强,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梁廷波教授说。

据悉,年,我国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赠达到例捐献,捐献数量跃居亚洲第一,PMP(每百万人口的实际器官捐献率)由6年前的0.03上升到2.98。

年12月底,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管理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站开通了支付宝“一键登记”通道,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了解并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数据显示,截至年5月31日,全国器官捐献报名登记人数人,共实现器官捐献例,捐献器官个。

除了支付宝一键登记,在本人有意愿的前提下,还可到当地红十字会进行登记,或是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登记。

宣传中心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rbdfkc.com/szdm/3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