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主动脉瘤由于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或肾动脉,其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难点之一。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开展和新技术、新器材的出现,完全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成为可能。开窗支架、分支支架的出现解决了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中内脏动脉被封闭的问题;创新的多层裸支架理论也为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提供了新思路。腔内手术的微创特点使合并症较多的高危患者也能耐受手术。但对于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报道往往缺乏远期随访证据,腔内手术也未能避免截瘫、内漏、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对于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仍存争议。
医院血管外科戴向晨等回顾性分析了年6月至年6月收治的22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手术11例、开放手术8例、杂交手术3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发现,腔内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和杂交手术组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1)、62.5%(5/8)和66.7%(2/3)。
出院随访发现,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采用球囊扩张各支架接口处,复查CTA内漏消失;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于胸主动脉支架近端置入覆膜支架,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术后继续随访1年,近端夹层消失,内脏动脉通畅;假性动脉瘤1例,再次腔内隔绝术后1年复查未再新发动脉瘤。
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左肾动脉分支通畅,肌酐正常。余人工血管通畅,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杂交手术组随访3年,随访中内脏动脉旁路通畅,肾功能正常,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术后Ⅱ型内漏1例。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因涉及内脏动脉血运重建成为血管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在微创条件下,保证内脏血运同时解除动脉瘤瘤体张力或切除动脉瘤。目前处理胸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有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
与传统开放手术及杂交手术相比,腔内手术明显减少了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且避免了开胸开腹及高位阻断主动脉等巨创操作,使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对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或高龄患者的获益更加明显。腔内技术中开窗及分支支架手术难度高,术中使用支架往往需要提前定制,大规模开展难度大;多层裸支架技术的可行性缺乏长期随访证据支持;完全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努力。但随着支架型血管不断改进及术中开窗技术的开展,完全腔内治疗有成为胸腹主动脉瘤首选治疗的趋势。
来源:
冯舟,王端,戴向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5):-.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9.15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哪里治白癜风病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