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LINC直击郭伟新型混合多分支支架治

LINC直击

年1月28-31日,德国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在德国莱比锡顺利召开。为此血管资讯将发布「LINC直击」系列报道,本期带来大会上的精彩课题《新型混合多分支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肾上腹主动脉瘤和近肾腹主动脉瘤的首次人体研究》,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的主要研究者为医院血管外科郭伟教授,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点击观看郭伟教授的精彩视频解析

G-Branch?覆膜支架系统

LINC

一、产品结构

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由2个内嵌分支和2个外翻分支组成。支架主体上段和下段直径不同,4分支几乎位于同一水平。

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支架主体在X线下可清晰呈现其4分支的标记部位。

标记点清晰

2个内嵌分支支架内有两条预置导丝,可以使经锁骨下动脉入路后的鞘管更精确选入主体支架内各接口,再经接口精确选入分支动脉。

预置导丝

同时带有半释放装置,因此在支架植入释放后,可以调整其位置(各内嵌支架及连接支架的远端接口与分支动脉之间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支架主体被装载在可预弯的释放系统内。

半释放装置

二、主体支架产品特性

多分支的主体支架型血管,其柔顺性强,在高度弯曲的情况下,2个内嵌及2个外翻分支仍然有很好的通畅性,因此可用于治疗更多成角较大的胸腹主动脉病变。

柔顺性强

内嵌分支光滑

三、可调节分支支架

其分支可调节支架名为SilverFlow?:PV覆膜支架,是一个镍钛合金编织型支架,由PTEF材料的人造血管覆盖组成,相较于同类产品,有很好的弯曲性能,被装载于7~8F的输送器内,它的近端直径可根据它的主体支架内嵌分支的直径调节,远端直径则根据人体病变分支血管直径而定。

较小的弯曲半径,无扭结,内表面光滑

互连wave支架,弯曲性能更佳

7-8F

G-Branch?首次人体研究

LINC

研究起始时间为年的10月15日至年的12月30日,一共完成7例,该研究为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首次进入人体内的应用。

准入标准:

?18~85岁;

?理解试验目的,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按照项目要求完成随访的患者;?纳入病例包括胸腹主动脉瘤、肾上腹主动脉瘤、近肾动脉瘤,及个别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动脉瘤最大直径50mm;近6个月动脉瘤直径增大超过5mm或最大直径45mm有明确与动脉瘤相关的疼痛。?近端锚定区范围:17-36mm?RA/SMA/CA直径4~13mm?患者采用合适的髂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和腋动脉入路

G-Branch?操作步骤

LINC

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操作步骤:

第1步,保证分支处于正确位置。保证分支血管在进入病变之后,处于正确位置,即分支血管开口需位于重建靶血管的上方;两个内嵌分支血管,需位于人体主动脉前方,通过它的X线标记可以看到;第2步,在支架半释放后,通过预置导丝重建CA/SMA。通过两个内嵌分支的预置导丝长鞘来重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第3步,完全释放后通过SilverFlow?桥接CA/SMA。之后在调节支架的时候是要把半释放的塑袋打开,然后桥接腹腔干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进行血运重建;第4步,桥接肾动脉。使用同样的方法重建两侧肾动脉。

第5步,固定覆膜支架远端部分。

病例分享

LINC

1病例一患者:60岁,女性诊断:肾周腹主动脉瘤,PAAA;既往史:4年前有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史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mL;

?输血:0mL。

术前三维重建(腹腔干起自于近段正常的腹主动脉内)

术后造影

随访结果

2病例二患者:62岁,女性既往史:卒中史、腹部外科手术史诊断:胸腹主动脉瘤TAAA;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mL;

?输血:0mL。

腹腔干、肠系膜上和肾动脉正好位于瘤体远端3病例三患者:60岁,男性诊断:胸腹主动脉瘤TAAA;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mL;

?输血:mL。

4病例四患者:78岁,男性既往史:冠脉搭桥、早期胃癌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近肾腹主动脉瘤JAAA;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75mL;

?输血:0mL。

术前CTA

术中肠系膜上、腹腔干、两侧肾动脉重建造影结果

术后随访

5病例五患者:65岁,男性诊断:破裂型的近肾腹主动脉瘤术前CTA检查:左侧髂动脉闭塞,腹膜后有巨大血肿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mL;

?输血:mL。

术前CTA

术后CTA示双内嵌分支支架形态满意,通畅

6病例六患者:76岁,男性既往史:冠心病史,有冠状动脉搭桥的病史诊断:肾上腹主动脉瘤SAAA;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mL;

?输血:mL。

术前CTA

术中造影

术后随访

7病例七患者:68岁,男性诊断:近肾动脉瘤JAAA;术前CTA检查:病变成角90度,左侧髂总动脉闭塞手术:?时长:min;

?造影剂:mL;

?输血:mL。

术前CTA

术中造影

术后随访

G-Branch?产品设计特点

LINC

产品优势:

第一,适用于更广泛复杂的解剖结构(不仅适合胸腹主动脉瘤,也适合肾上、肾周、近肾和短瘤颈);第二,近端锚定区充分使得Ⅰa型内漏发生率非常低;第三,基于操作是分步释放,有极高的安全性;第四,内嵌分支的设计,简化型号准备;第五,近端及远端可以调节其他类型支架。局限性:第一,必须从上肢血管(腋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重建内脏动脉;第二,近肾腹主动脉瘤内,肾动脉开口的主动脉直径必须小于主体支架下段直径。

总结

LINC

最后对于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总结如下:

第一,目前对于重建内脏动脉分支依然存在巨大挑战。

第二,我们尝试开发一种新型混合多分支覆膜支架来处理解剖复杂的主动脉病变。

第三,G-Branch?潜在的适应症包括胸腹主动脉瘤、肾上腹主动脉瘤、近肾腹主动脉瘤或者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

第四,未来需要进行多中心研究收集更多的临床证据来证实这款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往期精彩回顾

郭伟:新型混合分支支架型血管的特点和优势

和大咖一起参加VEITH

郭伟:重建主动脉弓的中国方案——WeFlowArch?研发和体内应用经验

空中百家讲坛

郭伟:主动脉疾病诊断的便捷创新:AORTIST人工智能云平台

郭伟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解放军医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后)导师。

长期从事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疗技术交流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及生物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促进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科研课题评审专家。是美国《JEVT》杂志、美国《AVS》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著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JVS》,《EJVES》、《JACC》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主编《腔内血管外科学》、主译《卢瑟福血管外科学》、《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等10余部著作。获国家专利13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医学奖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8年以来连续11年应邀为著名LINC大会(德国)做现场手术直播、为美国C3大会、南美CICE大会做现场手术直播。每年举办的“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课程”已培训来自11个国家的余位外国专家。组织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大型流行病和临床多中心研究。

科研重点:(1)主动脉瘤与夹层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2)主动脉病变的流体力学研究。(3)动脉硬化的基础研究。(4)血管腔内器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5)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18616004

VascularNew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gmailiu.com/szdm/4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