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主动脉瘤极为罕见,仅占所有主动脉瘤的0.7%。然而,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性主动脉瘤治疗起来都是极困难的。解剖外旁路或原位主动脉置换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在肉眼可见感染、全身脓毒血症伴动脉瘤迅速增大、血培养阳性情况下不能使用。
这时,股静脉移植可能是一个可行选择,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来自美国底特律Verma医生团队查阅了「短裤式」股静脉移植的相关文献,并在近期JournalofVascularSurgery上报道其团队手术经验。
手术步骤:
1.术前评估:
患者进行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手术长度,瓣膜方向,股静脉有无充盈缺损,股深静脉和腘静脉状况,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在一般手术中,首选直径大于8mm的股静脉作为主动脉导管,而在「短裤式」移植技术中,可以使用更小的股静脉(≈6mm或以上)。对病变主动脉行计算机轴向断层检查时,可于静脉期进行深静脉检查,进一步明确深静脉的解剖。
2.切口选择:
在全身麻醉下,采用两个团队合作手术。第一个团队诊断主动脉疾病,第二个获取股静脉。从腹股沟皱褶到腹股沟韧带中点做垂直切口,并扩展到内收肌裂孔水平。切口保持在缝匠肌内侧。血管上端解剖不宜超过股静脉和股深静脉交界处。注意避免损伤缝匠肌的血液供应,以及股浅动脉。
3.静脉获取:
在腹股沟和大腿处注入股静脉的多支静脉应用6-0丝线双重结扎。小属支用爱惜康钛夹夹闭,以减少静脉采集时间。静脉剥离至股-股深静脉汇合处近端(图1a)。保留股深静脉。如果主动脉分叉重建仅限于主髂动脉段(例如,在主动脉瘤),则需要从大腿收获足够长度的股静脉,并限制在内收肌裂孔头端。
收获静脉不应延伸至腘静脉,因为这可能会妨碍腿部静脉通过深静脉回流,甚至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双侧股静脉因与大隐静脉的拼接可能需要较长静脉。收获足够长度的股静脉后,3-0或4-0缝线结扎近端和远端。注意在股深静脉汇合点高位结扎,以免留下死腔,成为DVT和肺栓塞病灶。
4.建立「短裤式」移植物:
用肝素盐水使血管膨胀,确定瓣膜方向,6-0或7-0丝线修复破口(图1b、c)。将静脉头端切开3cm后5-0丝线V型缝合。主动脉与移植物可能在直径上不匹配,但不会造成实质性问题。
移植物制备完成后,以标准方式切除原发病变后将其植入在主髂动脉段(本例为真菌性动脉瘤,图1d)。具体描述如下:解剖并于动脉瘤颈部近端控制。暴露左右髂总动脉并夹闭,夹闭腹主动脉瘤颈部。打开并清除动脉瘤。最后将移植物近端与主动脉吻合,远端分别与左右髂总动脉吻合。3g利福平局部灌注。
图1.「短裤式」静脉移植手术步骤。a,获取股静脉。b,c将股静脉V型缝合,创建静脉移植物。d,静脉移植物植入主髂动脉段。
5.切口缝合和术后护理:
腹股沟切口逐层缝合并放置引流。病人充分抗凝治疗2周。术后即刻使用外部血栓泵,然后再改用II类压力袜。如果静脉收获包括大隐静脉和或超出收肌管,应密切观察肢体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必要时进行筋膜切开。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伤口并发症。患者术后CTA或MRA随访,寻找任何可能的扭结、狭窄或瘤样扩张(图2)。
图2.a:MRA示主髂动脉系统通畅;b:计算机轴向断层检查股深静脉。
6.术后随访:术后3、6、9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结合临床症状和双下肢超声监测移植物通畅情况,以及任何可能的移植物感染。在6、12个月时,行腹部和骨盆增强扫描。患者如存在持续低烧或白细胞升高等怀疑移植物感染时,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长期随访中,约35%的患者出现患肢水肿,通常对加压治疗有效。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较罕见。股静脉主动脉分叉重建的5年累计主要通畅率为83%,次要通畅率近%。保肢率86%。静脉导管动脉瘤样扩张罕见。
总之,股静脉可作为感染性主动脉疾病的良好的主动脉替代血管。能有效抵抗感染,并具有良好的远期通畅率。并且「短裤式」静脉移植可以使用较小直径的股静脉,并且不需要切除静脉瓣膜。
编辑:程培训
注:今日回复口令,即可查看「短裤式」股静脉移植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瘤手术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认证医师专属权利,还能获得价值99元的用药助手激活码一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