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医院介入血管科病房,腹主动脉瘤破裂的78岁患者刘某经过手术后已脱离呼吸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且顺利出院。这标志着该院首例高龄复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实施成功。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病变,多发于老年人,一旦破裂,总死亡率高达90%,被称为人体内部的“定时炸弹”。10月9日夜里10点多,78岁刘某因为突发性的极度腹部疼痛,被紧医院。经医生快速甄别,初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CTA检查发现患者瘤体巨大,直径10×7cm,相当于两个鸡蛋这么大,极为罕见,已经破裂,随时可能发生猝死,加上患者有高血压、颅内动脉瘤等多种疾病,手术风险极大。
腹主动脉瘤CTA图像瘤体大小7*10cm
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刻对刘某实施手术,介入血管科主任侯国欣带领科室专家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在麻醉科、急诊内科等科室的协助下,凌晨1点多,刘某被推入介入手术室,侯国欣主任主刀并带领科室韩文豪、刘磊、张博等大夫开始为其实施腹主动脉造影及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手术采用微创的方式,首先在刘某的左侧桡动脉处(左手腕)处穿刺插管,置入腹主动脉造影,以查看血管病变情况,发现其右肾动脉完全闭塞,左肾动脉有重度狭窄(狭窄约90%)。第二步,分别在双侧腹股沟处切4CM左右的切口,暴露股动脉,在右侧股动脉切开,置入主动脉主体覆膜支架,再将左侧股动脉切开,经左侧股动脉置入辅助支架进入左髂动脉。通过置入支架隔绝瘤腔以恢复正常血液。
由于患者右肾动脉闭塞且左肾动脉90%重度狭窄,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整个肾功能衰竭的现象。因此,手术第三步,通过左肾动脉置入导管,再在其狭窄处置入支架,保证左肾动脉血液通畅。
经过五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老人被送到ICU,一周后转入普通病房,经过精心医护,两周后康复出院。
据刘某的管床大夫刘磊介绍,整台手术风险还是很大的,首先,老人的动脉硬化较重,放支架时存在锚定困难、移位等不确定因素;第二,患者年岁较大,体质较差,且有重度贫血,手术过程容易出现合并失血性休克;第三,由于患者体内的血管瘤已破,死亡率极高,在手术时间上需争分夺秒,稍不及时就会出现生命危险;第四,患者的血型是RH阴性血型(熊猫血),属于稀有血型,且术中对血量需求较多,侯国欣主任及时与输血科进行反复的沟通、协调,保证对患者血液的供给。围手术期,刘某所输的红细胞有16个单位,血浆ml。
刘磊表示,患者出院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加强营养,定期监测肾功能及血压,避免受凉。如有发热、腹痛、咳嗽、咳医院就诊。(外宣部潘黎黎)
健康贴士:正确认识腹主动脉瘤并进行预防
腹主动脉瘤常被称为“定时炸弹”,它发病隐匿,很少出现临床症状,有时仅有腹部的“搏动”感或触及搏动性肿块,一旦出现腹部疼痛,往往提示瘤体急剧扩张甚至破裂。如果瘤体比较小,常规的体格检查也难以发现,比如,直径在4-4.9厘米的瘤体,检出率仅为50%。
侯国欣主任说,尽管我国的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小于发达国家,但随着生活方式的越来越西化,饮食中脂肪、糖分的摄入增加,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腹主动脉瘤发病也在迅速上升。
吸烟、家族史、高龄、冠心病、高胆固醇、慢阻肺,这些都是发生腹主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其中,吸烟人群发病率是非吸烟者人群的7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6倍;有家族史者,其成员发病率为12-19%;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升高。
侯国欣表示,欧美国家的常规体检已经包括血管检查,其中针对腹主动脉瘤的筛查性检查主要是腹部超声,在以下人群中常规开展:65岁的男性;有家族史55岁的男性;有家族史或吸烟史65岁的女性。他建议,在中国,这三类人群也应该将血管检查纳入自己的常规体检中。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