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舒畅主任
导读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根据患者解剖形态进行个体化设计的定制开窗支架,用于治疗近肾(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病例。
但这种方法手术等待时间较长,手术费用昂贵,并不广泛适用于所有国人。
中国血管外科大夫的智慧和手术技能,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在现有的支架上进行体外预开窗,同样能达到“定制”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费用。
病例简介
患者,男,63岁,反复腰腹隐痛1年余,CT发现“腹主动脉瘤”入院。
诊断:
腹主动脉瘤
高血压3级,极高危
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
术前CTA:
瘤体最大直径8cm,大量附壁血栓,管腔较小;
瘤颈短,双肾动脉前方距瘤体不足1cm,后方腹主动脉为囊状突起;
术前3D打印模型:
可以完整重现CT所显示的双肾动脉平面腹主动脉解剖细节(3D模型同造影一样,仅显示有活动性血流的瘤腔,瘤体实际大小需参照CT)
术前讨论
短瘤颈(双肾平面后面观,则无瘤颈),SMA与RA距离短,常规EVAR无法实现完全封堵;
双肾动脉平面后面观,存在囊状突出,如果采用双烟囱,内漏可能性大;
虽然CT未见破裂征象,但反复腰腹隐痛,说明瘤体增大中,需尽快手术,无法等待定制;
患者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个性化定制。
综上所述,决定体外预开窗
手术过程
1.双股,左肱动脉建立通路
2.造影后,按术前测量计划,确认开窗处。
支架释放出“裤腰”,标记笔标记需开窗位置;
电刀笔在支架覆膜相应肠系膜上动脉处开槽,双肾动脉开口处开窗;
0.导丝头端在“窗边缘”缝一圈作为术中定位markr
3.支架重新装回鞘内,送至相应位置,精确定位后打开主体,至短腿放出;
导丝超选入双肾动脉
4.经窗口送入球扩支架,常规选腿接腿,撤输送器。
5.再次造影,见瘤体隔绝,SMA,双侧RA通畅。
术后CTA复查
总结
体外预开窗,是使用现成支架(onthshlf),进行人为改造后的保留近瘤颈分支的方法。节省了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患者花费。
涉及术前周密计划,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新手建议多请教老司机;
术前3D打印瘤体,有助于精确定位开窗位置。但目前国内3D打印还没有做到直接根据所使用支架特点,打出预想的开窗支架模型,以降低手术难度,这正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理论上,中,远期疗效应该等同于定制开窗支架,但尚需更多病例的检验及严密的随访。
声明:本文患者资料及图片,医院血管外科,转载请注明
ps:有奖竞猜,图1中拿着3D模型的那双粉嫩小手是谁的?
不是小编的,猜中请私信,手的主人会请吃饭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