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轻松 我们要强化社会服务,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年10月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院长张双林的带领下,成功为一患者进行了“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Bentall)手术”,挽救了命悬一线的升主动脉瘤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孔阿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顺利从重症医学部转入心血管外科进行专科治疗。
20天前,63岁的孔阿姨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症状,活动后加重,偶有反酸、嗳气、上腹部不适。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有升主动脉瘤。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来到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科室副主任孟庆江查看患者并进行详细检查后,进一步确定诊断:升主动脉瘤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升主动脉直径约2~3cm,主动脉瓣就像心脏的“门”。孔阿姨的情况是升主动脉由于扩张严重,在离主动脉瓣不足1cm的地方鼓起了一个约5.5cm的主动脉瘤!并将血管“撑”开约两倍之大,主动脉瓣也出现了关闭不全的情况。也就是说孔阿姨的心门处,悬着一颗“炸弹”,随时可能“自爆”,情况极其危险! 孟庆江立即将患者情况上报,联系全院会诊,希望能够及时拆除这颗危险的“炸弹”。在院长张双林、副院长郑先杰主持下,心血管外科组织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手术部、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会诊。经过讨论,综合患者病情的复杂情况、心功能情况、手术风险及远期效果等多方面因素,与家属沟通后,专家团队决定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Bentall)手术”。 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手术部的全力配合下,张双林带领心血管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首先顺利建立体外循环,游离升主动脉,切除升主动脉病变段,保留其后方和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切除主动脉瓣,移植带瓣的人工血管,再将左、右冠状动脉移植于人工血管上,并与升主动脉远端行端一端吻合。吻合好相关的血管,患者心脏复跳后,经食管超声证实,主动脉机械瓣位置和瓣叶活动良好,反流及瓣周漏,血管吻合口处也未见异常出血。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在体外循环的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部观察,该科主任杨超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第二天患者就顺利拔出了气管插管,病情稳定,转回心血管外科病房。在心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心脏快速康复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患者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机械瓣工作良好。患者家属夸赞道:“你们就像挽救生命的‘拆弹’专家!判断准确,行动迅速、解除危机!”孟庆江介绍:Bentall手术又称“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即应用带瓣人造血管替代主动脉瓣膜+主动脉根窦部+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原位移植的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的一种手术方式。马凡综合征、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Bentall手术适应症。
身体的“隐匿杀手”,发病又快又狠!孟庆江介绍,主动脉瘤是由动脉壁损伤、破坏和变性导致,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的杀伤力丝毫不逊“恶性肿瘤”,甚至发病更快更狠!跟身体其他组织一样,动脉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老”退化,失去固有的弹性,变得脆弱。动脉壁变弱了,承受不住血液的不断冲击,动脉管径就越变越大,像气球一样被吹了起来,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被吹“爆”,引起大出血。
如果没有及时救治,患者24小时内的生存率小于50%;胸腹主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极高,总死亡率达到85%~95%。[1]
其中,2年病死率为76%,5年病死率超过95%。[2-3]
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身体这些信号要注意,TA最爱盯上这三种人群 由于主动脉瘤生长隐匿,大多数主动脉瘤患者在血管破裂前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当动脉瘤膨胀到一定程度,也可能释放出以下信号: 1、肿块。呈圆形或棱形,且大多有搏动感,比如胸腹主动脉瘤可能在胸口或肚子上触摸到一个搏动的包块。 2、疼痛。但由于主动脉瘤膨出增大、牵拉或者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在病变位置周围,引起间歇性的胀痛或跳痛,如胸痛胸闷、腰痛腹痛等。 当出现突发的、持续的、剧烈的刀割样或针扎样疼痛时,往往预示着主动脉瘤即将破裂,甚至已经破裂,同时伴有恶心、血压低、心率快、晕厥、脸色苍白等症状时,说明病情已经十分危急,医院就诊。 3、某些压迫性症状。主动脉瘤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临近组织和脏器,引起相关症状,比如可能压迫上腔,导致面部水肿;也可能压迫食道,影响吞咽功能。 此外,易发主动脉瘤人群有: 1、60岁以上老年人; 2、高血压患者; 3、有马凡综合征等家族遗传因素患者。 高危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有三高基础疾病的群体,建议每年做一次血管彩超或者CT,排查主动脉瘤,防患于未然。我还年轻,我不怕?“不要以为还年轻就可以随便造自己的身体!”
血管医学领域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人与动脉同寿”,血管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管道,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出现病变,自然会影响全身健康。血管疾病在以前是老年病,但近年来却日趋年轻化。“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吸烟、酗酒、熬夜、情绪波动起伏大,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些都为血管疾病埋下了隐患。”孟庆江提醒,年轻人也要 对丨谢沛倚 王 宁责任编辑丨王 磊 张翠丽来院就诊请提前扫描行程码、健康码,并截图保存!
往期精选
来了,新闻快班车!
说切就切这么“任性”?NONONO!“老病”有新治法!
宝友,这种鹌鹑蛋可不兴戴呀
别忘了点好看哦!转发就更好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