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江苏省医学会在金陵江滨酒店召开全省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会上正式公布了年度评选出的64个江苏医学科技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0项,青年科技奖5项,医学科普奖1项,卫生管理奖2项。我院年申报项目全部获奖,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青年科技奖1项,创历史新高!
会议现场一等奖3项一等奖获奖者领奖
肿瘤科刘宝瑞教授团队成果“胃癌精准个体化治疗”荣获一等奖。项目组从年起开展胃癌精准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团队从现阶段胃癌临床治疗中的三大手段: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的困境和难点出发,积极开展胃癌精准个体化治疗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药物疗效相关分子标志指导胃癌个体化用药,靶向药物投递系统逆转胃癌干性特征,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新型抗原特异性T细胞修饰技术等。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得到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系列性成果先后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2篇,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高质量论文16篇。代表作被NatRevCancer,Gut,AnnOncol,JClinOncol等该领域顶级杂志多次引用,项目组成员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发言和报告。部分成果已医院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刘宝瑞教授领奖心脏科徐标教授团队成果“利用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方法探索并解决心血管介入及药物治疗临床问题”荣获一等奖。团队从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利用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方法探索并解决了系列心血管疾病临床问题。主要研究成果有发现生物可降解支架增加中期和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最大规模系统报告PCSK9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和降脂有效性,系统阐述SGLT2抑制剂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在冠脉左主干病变中,使用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不劣于冠脉旁路手术,系统比较不同种类第一代、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项目发表SCI论文22篇,总影响因子.3,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文章4篇,大于8分的6篇,包括国际权威期刊AnnalsofInternalMedicine、BMCMedicine等。研究在包括NEnglJMed等被多次述评,被他引次,其中被影响因子10分的文章如发表于NEnglJMed、JAMA、Circulation等引用28次。该研究被16部国际指南或共识引用,其中包括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紊乱管理指南、欧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等,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力。第一完成人及主要成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言多次,举办和承办学术会议6次。研究成果促进生物降解支架的撤市以及对国内外指南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国内外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徐标教授领奖
耳鼻喉科高下教授团队成果“程序化人工耳蜗手术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荣获一等奖。团队自年以来致力于相关研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流程,规范了手术步骤,通过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先充分透明化面神经和鼓索神经继而自然开放面隐窝的方法,降低面瘫、味觉减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血样研究,探索GJB2、SLC26A4基因在江苏地区的突变情况,随访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通过对遗传性耳聋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基因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明确江苏省遗传性耳聋的病因学,帮助听力损失患者治疗、康复和生育下一代。通过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系列基础实验研究揭示耳聋发生的分子机制,发现了自噬对新霉素损伤后毛细胞的保护作用,首次研究听觉毛细胞MLCK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听力学特征,在国际上首次建立DFNA15型耳聋研究的小鼠疾病模型。对PAK1在噪声损伤模型中对突触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对Lgr5阳性内耳干细胞的研究探索通过内耳干细胞再生毛细胞的理论基础。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累计影响因子37.分);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结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经验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相关实验基础,主编了专著《人工听觉概要》;医院推广应用。
钱晓云、柴人杰代表高下教授团队领奖
二等奖2项二等奖获奖者领奖
感染科吴超教授团队成果“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荣获二等奖。项目组自年起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课题的资助下从多个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慢性肝病患者的长期随访队列和生物标本库,首先发现了若干评估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态及抗病毒效果的免疫学指标,发现了APRG、RDW等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疾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揭示了B细胞在CHB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B细胞用于CHB患者治疗的可能性,提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在CHB患者肝纤维化发生和进展中的重要作用。项目组发表国内外论文62篇,其中SCI论文36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国际会议交流11次。多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及研讨会,医院推广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研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黄睿代表吴超教授团队领奖
骨科史冬泉教授团队成果“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荣获二等奖。团队从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采用“一步法”原位修复的方式实现对软骨缺损的%填充修复,软骨缺损处修复组织在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性接近天然软骨,揭示小分子化合物促进成软骨分化的机制。项目组发表相关SCI文章数十篇,包括ACSNano等领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杂志。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诸多好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