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罗淞元朱屹丁焕宇罗建方
主动脉夹层是危重的临床疾病,在过去的25年里,夹层的诊治发生很大的变化。腔内修复治疗逐渐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在真实世界,急性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腔内修复术的长远预后尚不清楚。随着手术方式和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扩展了腔内修复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但其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观察。
年3月16日至18日,第68届美国心脏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年会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新奥尔良举行。主动脉疾病作为大会交流主题之一,与会专家对过去10余年的主动脉夹层诊疗经验进行了梳理汇报。(编者注:本次ACC年会罗建方教授团队携两项研究成果受邀参会交流,以下是医心特邀其分享的最新资讯,望对您了解行业动态有所裨益。)
IRAD研究:腔内修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显著增加
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登记注册研究(IRAD)回顾了从年到年间在全球13个国家55家中心入选的例患者的情况。结果显示,总体A型主动脉夹层占65%左右,B型夹层占35%左右,患者构成比在期间没有太大改变。按患者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年、-年、-年三个组,对比发现三个时期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率在增加(76.8%vs.80.3%vs.81.5%,P<0.),而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在下降(27.8%vs.21.3%vs.16.5%,P<0,)。使用CT扫描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越加主流(66.5%vs.80.4%vs.90.6%,P<0.)。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从26.2%下降到16.3%,5年生存率从81.9%增加到88.5%。年龄大于70岁,术后昏迷、卒中和心包填塞是5年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使用腔内修复治疗显著增加(19.5%vs.34.7%vs.31.2%,P0.),外科手术治疗下降到6.1%。总体院内死亡率从10.2%下降到7.4%,5年生存率从74.0%增加到83.7%。年龄大于70岁、术前或者术后的脊髓缺血、术前或者术后的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是5年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B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的中国证据
医院血管病诊疗中心罗建方教授团队的罗淞元医生和朱屹医生代表团队在本次ACC大会上展示了两项临床研究成果,分别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单纯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一项纳入例患者的单中心试验(Out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