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GIANT医院成功完成W

白癜风有治愈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年12月25日,医院成功启动WeFlow-Arch?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临床试验(GIANT注册研究,项目编号:NCT),由郭应强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了该中心的首例入组,术后各位专家都对WeFlow-Arch?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的表现非常满意,对这种通过主体模块化加内嵌分支结构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的全新术式寄予厚望。

病例分析

病史与主诉

男性54岁

●心脏手术后4+年,发现主动脉弓动脉瘤样改变6+周。

●患者4+年前因“左上腹隐痛”,入院检查发现主动脉二叶畸形伴轻度反流,升主动脉瘤,于-07-04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及升主动脉血管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6+月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升主动脉人工血管远端内径增宽,呈瘤样改变。

●高血压5+年,血压控制可;4+年前主动脉瓣膜置换及升主动脉血管置换术高。

术前CTA

主动脉弓局限性瘤样突出,最大径约50mm,边缘可见新月形低密度影及斑片状钙化。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头臂干及右侧锁骨下动脉管壁增厚,并见多发钙化。

手术策略

使用WeFlow-Arch?模块内嵌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进行主动脉弓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

手术过程

术前造影显示与CTA测量结果一致,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按原计划腔内重建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

近端主体支架型号为WFA-AS-34-34-12-12-60;

无名动脉分支支架型号分别为WFA-BS-16-13--S;

左侧颈总动脉分支支架型号分别为WFA-BS-10-13--S;

依次释放支架各模块,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结果

主动脉及分支覆膜支架定位准确;无I型和III型内漏;分支支架通畅,无血栓形成;分支动脉供血正常。

专家点评

术后郭应强教授表示:“WeFlow-Arch?模块内嵌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手术时间,保证术中分支血流不受到影响,分体式的设计提供足够锚定区,在避免内漏的同时也降低了手术难度,希望将来能够更多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介绍

郭应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西临床医学院/医院学院/医院副院长

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会员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医学会胸心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

在成人心脏大血管外科及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主动脉夹层,微创高危瓣膜病和冠心病外科和微创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主研方向为房颤外科治疗及其机制研究,心血管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获得多项科研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有10余篇学术论文在SCI、EI和MEDLINE收录杂志上发表。研究项目涉及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基础、超声医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测试力学和心脏外科手术心肌保护技术等方面,在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组织和实施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作为主研和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管流中湍流切应力信号的多普勒超声定量检测和数值模拟》(批准号:);《流场压力降及其脉动信号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理研究》(批准号:);《靶向微泡增强超声和流场数值模拟无创评价移植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批准号:);《VEGFR1+/CXCR4+干细胞归巢在抑制静脉桥再狭窄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批准号);《力-电微环境增强Pim-1诱导心肌祖细胞分化、增殖在梗死后心肌修复和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批准号)。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gmailiu.com/xzdml/9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