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是人体从心脏延伸出来的一条最粗大的血管,负责把心脏打出的血液送往全身。主动脉在膈肌以上的部分因为在胸腔,所以叫胸主动脉,穿过膈肌后进入腹部,叫腹主动脉。正常成人腹主动脉大概直径在1.5-2.0厘米,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口径会略有增大。这部分血管走行紧挨在脊柱前方,位置比较深,除一些比较瘦的人意外,一般人很难摸到。
腹主动脉随着年龄增长,由于发生动脉硬化或一些力学因素的影响,管壁里维持形态的成分会越来越少或受损伤,从而导致动脉出现局部扩张,当扩张部分的口径超过临近正常血管的1.5倍就被称为腹主动脉瘤,这种扩张过程一旦开始,目前无法逆转,瘤体会越来越大。这种所谓的“瘤”不是恶性肿瘤,不会发生转移,但同样可以致命。腹主动脉瘤就像一个吹起来的气球,如果我们不停的吹,总有爆裂的一天,腹主动脉瘤也是一样,一旦发生扩张,由于力学原理,受力更不均匀,会越来越大,最终破裂。由于这是人体最粗的血管,一旦出血到腹腔,全身的血液有可能在1-2分钟内流干,即便华佗在身边也无力救治。
好在腹主动脉前面有一层结实的腹膜,有一部分患者腹主动脉瘤破裂被腹膜阻挡,医院得到救治。但一旦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治疗过程就会困难许多,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死亡率可以高达80%。因此,如何在腹主动脉瘤破裂前发现并及时治疗是关键。有人主张50岁以后常规体检时做腹主动脉彩超,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彩超操作简便,价格不高,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手段。更精确的检查手段主要是CT血管造影,通过CT可以判断动脉瘤累及的范围,大小,是否上下两端有正常的血管,这决定了动脉瘤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对于直径超过4.5-5cm的动脉瘤,或者在随诊观察过程中每年增加大于0.5cm的腹主动脉瘤,应当尽快外科干预。外科干预的主要手段一是开腹人工血管置换,另一个是介入下覆膜支架植入,也就是用支架,将人造血管支在血管内,从而从内部重建管道,让血流在管道里流动,避免对瘤壁产生压力,从而避免破裂。
介入方法创伤小,通常可以局麻下在双侧大腿根切两个5cm左右的切口就能完成手术,现在还有一些更加微创的方法,只要在双侧大腿根切两个小于1cm的切口,就能完成。术中失血少,基本上都不需要输血,从而也避免因输血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的风险。由于不需要开腹,不会有术中脏器损伤、后腹膜神经丛破坏、术后肺部感染、伤口裂开、肠梗阻、腹腔感染等问题,但由于支架及其输送系统对材质和工艺的要求高,覆膜支架价格高些。虽然术后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但总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保护,因此腹主动脉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目前采用微创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过开腹手术。
老年人除了定期体检外,也可以自己轻触腹部,看是否存在随心跳跳动的包块,如果有,医院做彩超,排除腹主动脉瘤。如果已知存在腹主动脉瘤,要注意定期彩超或CT,观察是否增大,有增大就要及时就诊;平时要注意控制血压、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者鼾症的要积极治疗鼾症和肺病;如果发生腰背痛,更要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存在腹主动脉瘤,因为腰背痛有可能是腹主动脉瘤即将破裂的先兆,一定要及时诊断治疗。
说明
本文来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欢迎大家投稿,与更多的心血管同道交流分享!
投稿邮箱:Asano.liu
haoyishu.org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