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尖锋档案老年房颤致桥血管栓塞ACS一

病例特点1、患者高龄,有冠脉搭桥术史;2、有房颤史;3、此次胸痛再发,自行服用硝酸甘油过量至低血压;4、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史。

临床难点1、胸痛再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2、患者既是出血高危又是缺血高危,如何制定抗栓治疗方案?3、高龄伴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如何处理各种术后病情变化?

病例类型:老年房颤致桥血管栓塞ACS一例

病例提供者:医院

患者,男性,83岁。主诉:CABG术后13年,再发胸痛1日。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30余年反复出现劳累后左胸痛,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术后症状缓解。年患者胸痛再发,我院冠脉造影显示:Ao-Sv-RCA近段局限狭窄40%,血流通过,吻合口未见明显狭窄;Ao-Sv-Diag-OM和LIMA-LAD无明显狭窄,血流通畅,未行介入治疗。此次入院前1天,患者排便时出现左侧胸痛,NRS7-8分,伴胸闷、大汗,误服1瓶硝酸甘油片(0.5mg×24粒)后胸痛减轻,有头晕,无黑矇和意识不清。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史20年,脑梗史2次。年因持续性房颤伴R-R长间歇,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前列腺癌病史3年。多发动脉粥样硬化史2年(颈动脉、髂动脉、股动脉)。

体格检查

血压:70/37mmHg,HR:63次/分,外周血氧饱和度:87%。颈静脉无怒张,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2级吹风样杂音,脉搏短促。四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

心脏超声(年):LVEF:61%,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双房及右室大,中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限制性舒张功能减低。

心电图:房颤,HR:60bpm,偶见起搏心律,II、III、aVFT波倒置,V2-V6ST段压低,T波倒置。

心肌酶谱动态观察时间依次为发病3h、5h、9h、13h、15h和18h。

CK:30、、、、、U/L;

CK-MB(mass):0.1、4.4、26.4、92.7、.1、.3μg/L;

cTnI:0.、2.、30.、.、.、.μg/L;

NT-proBNP:、pg/ml;

肝功能正常;肾功能:肌酐:μmol/L,尿素氮:9.95mmol/L。

血常规:白细胞:(9.74~12.27)×/L,中性粒细胞%:75.2%~84.7%,血红蛋白:(90~)g/L。

诊断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II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三支病变),CABG术后,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R-R长间歇,起搏器植入术后,中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

评分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缺血评分入院后6月内死亡率:27%;Grace评分:.9

出血评分:49;危险等级:高危;出血概率:11.9

GRACE评分是评估ACS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长期死亡/心梗再发风险的预测工具。CRUSADE出血评分工具,依据患者基础临床特征进行危险分层,对临床出血事件的预测和防范起指导作用。

术前药物使用情况

倍他乐克12.5mg,qd;速尿40mg,qd;依姆多60mg,qn;波立维75mgqd;泰毕全0.11g,bid

PCI过程描述

年4月5日局麻下行冠脉造影术,术中见升主动脉-左冠脉回旋支桥血管血栓栓塞,行血栓抽吸术。(6FJL3.5,6FJR3.5,BMW×1,血栓抽吸导管,预扩EMERGE1.5×8mm,TREK2.5×15mm)

术后诊治情况

术后4h复查心肌酶CK:U/L,CK-MB(mass):.8μg/L,cTnI:.μg/L,术后6小时逐步下降。

心功能方面:术后患者有急性左心衰发作史,胸片提示大量胸水,停用降压药和倍他乐克,予以胸水引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强心,加强容量管理后症状好转。

心律失常方面:患者有阵发性心悸不适,心电监护提示宽QRS心动过速,心室率次/分,波形与原房颤心律不同,共6阵,最长持续近20s。考虑为心梗后心肌重塑相关性心律失常,室上速伴差传可能性大,单形非持续性室速不能排除,心衰改善后症状好转。

消化道出血方面:术后3天患者解黑便,粪常规潜血阳性,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指标下降,予禁食、禁水、抑酸护胃黏膜和补液输血支持,停用术后的克赛和拜阿司匹林,予以波立维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此后患者未再解黑便,复查血红蛋白稳定在g/L以上。

制定此诊疗策略的临床思辨过程

患者高龄,复杂冠脉病变;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出血,用药时需要权衡利弊,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病情变化。

主要PCI过程

点评专家

医院

曹丰教授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ACCFellow,国家冠心病介入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学组委员,全军心血管专委会委员。

点评内容

高龄患者,冠心病CABG术后房颤出现急性桥血管血栓性闭塞合并休克是临床的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救治难度很大。本病例的处理策略正确规范、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其亮点包括:

1、明确病因,稳定循环及生命体征:患者冠心病病史较长,为左主干+三支病变,年行冠脉搭桥术。入院前1天又出现胸痛,误服多片硝酸甘油片致血压低。入院后积极稳定血流动力学,为造影检查提供保障。由于患者病情重,时间紧迫,第一时间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胸痛病因。

2、积极血运重建:造影提示Ao-Sv-Diag-OM急性闭塞,有血栓影,native冠脉病变复杂不属于急诊处理范畴,从策略上应当积极恢复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时实施血运重建是最终救治成功的关键。在冠脉解剖适合、不延误血管开通时间的前提下,首选血栓抽吸,抽吸后效果良好,局部无明显残余狭窄,桥血管血栓可能来自房颤导致的左房血栓。

3、平衡之道,谨慎抗栓:患者为高龄房颤患者,根据GRACE风险和CRUSADE出血评分,本例患者既是缺血高危又是出血高危。因此需要严格进行出血及缺血评分,合理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及肝素,同时在休克和心肌梗死急性期应对出血并发症。针对房颤血栓的预防,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同时加用PPI预防消化道出血。

本病例亦有值得探讨之处:

1、高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及栓塞的预防:华法令仍然是目前的一线用药,但是由于INR监测对一些患者存在困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应用依据逐渐增加。本例患者出现桥血管急性血栓,考虑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不足有关,在下一步的药物治疗上,需要根据病情调整抗栓治疗方案。

2、在血栓形成原因方面:还需要排除血液系统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危险因素,应筛查特殊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二级预防。

用药小贴士

ACS合并房颤的患者,临床上较为常见,预后差,在抗栓治疗方面更需积极应对。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石地位无可争议。

年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中指出,针对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接受血运重建(PCI术或外科手术)后,选择口服抗凝药物联合氯吡格雷(75mg/d)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合理的(Ⅱb/B)。

《房颤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栓治疗北美共识》中也指出,氯吡格雷是可以选择的与阿司匹林及华法林联用的噻吩吡啶类药物。而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联合华法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临床证据。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gmailiu.com/zdml/41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