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分叉型支架符合主髂动脉的解剖特点,使其能有效抵抗因血流冲击产生的向下作用力,且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特点,很好的解决了分体式支架移位的问题,是主髂动脉病变临床治疗的有效策略。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赵艳平医师就一体式分叉型支架在主髂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了精彩的演讲。
年,Parodi等首先成功完成1例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开启了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微创时代。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通常使用分叉型支架达到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目的。随着分叉型腹主动脉支架的应用,临床上在治疗腹主动脉瘤需要考虑瘤颈长度、腹主动脉下段血管直径等因素,部分病变由于受到血管解剖结构的限制,不适合应用分体式支架,而一体式分叉型支架治疗主髂动脉病变可作为一个有效补充策略。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的特点
分体式支架是通过肾下锚定,规格固定;且通一般为两/三件式,需在体内组装,易发生内漏。一体式分叉型支架是通过主动脉分叉处固定,相比分体式支架更加的稳定,其一体化的设计也大大减少了内漏的概率;针对不同患者可以制定特异性的一体式分叉型支架。
值得注意的是,当腹主动脉远端髂动脉分叉处直径16mm,不推荐使用分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适用于绝大多数腹主动脉病变,如瘤体局部狭窄的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分叉处狭窄的腹主动脉病变等。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的优势是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了内漏发生的概率并减少了支架移位;其缺点为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是编织型支架,对于主动脉扭曲较大、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扩张型病变、髂内动脉位置较高的患者并不适用。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操作步骤简单,有经验的医师能很快上手(Figure1)。其操作注意事项为:
1、精准影像学评估,必要时订制支架;
2、熟悉操作步骤、避免导丝缠绕,释放时注意调整支架角度,准确定位;
3、退鞘过程中避免暴力操作防止支架移位或损坏。
Figure1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的释放步骤
年8月至年5月,医院血管外科共收20例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或髂动脉瘤的患者(男性12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68岁,54~80岁)。CTA诊断后,通过一体式分叉型支架治疗,术中瘤体隔绝完全,手术顺利完成、无内漏。1年随访,支架定位良好,无症状再发者。
病例1(男性,76岁)
主诉:腹痛8天。
CTA: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髂动脉,瘤体较大且双侧髂动脉扩张。以腹主动脉先兆破裂收治入院。
手术预案:拟行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CUFF支架。
术后结果:术后造影显示瘤体隔绝完全、无内漏。
总结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操作简单,但术前一定要明确肾动脉开口到主动脉分叉的腹主动脉长度。植入一体式分叉型支架时建议一侧股动脉切开。对髂动脉瘤行一体式支架治疗时,可用三明治法保留髂内动脉,三明治支架常需双球囊同时后扩,否则容易内漏。对肱动脉较细、主动脉瘤颈扭曲且髂内动脉扭曲时,从手部入路下行的Viabahn支架不易到位,而一体式支架可以避免入路的困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