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必看强直性脊柱炎8大要点

01

病因学

1.遗传性

Q:强直性脊柱炎是否有家族遗传性?

A: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外报道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0.1%,而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亲属中患病率高达.0%,比一般人群高0倍。

2.感染: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3.自身免疫: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其它: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02

临床表现

AS常见于16~30岁,男性多见,0岁后首次发病者少见。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关节病变表现:1.骶髂关节:最早为骶髂关节炎,后发展至腰骶部、胸椎及颈椎。下腰痛和僵硬常累及臀部、大腿,但无神经系统体征。强直性脊柱炎下腰痛可从一侧转至另一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直接按压骶骼关节或将其伸展可引起疼痛。有时只有骶骼关节炎的X线表现而无症状和体征。2.腰椎:下腰痛和活动受限多为腰椎受累和骶骼关节炎所致。早期为弥漫性肌肉疼痛,以后集中于腰骶椎部。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均受限。腰椎棘突压痛,腰背椎旁肌肉痉挛。后期有腰背肌萎缩。3.胸椎:腰椎受累后波及胸椎。可有胸背痛、前胸和侧胸痛。胸部扩张受限。胸痛为吸气性,可因咳嗽、喷嚏加重。主要由于肋椎关节、肋骨肋软骨连接处、胸骨柄关节和胸锁关节受累。胸廓扩张度较正常人降低50%以上。.颈椎早期改变:可为颈椎炎由腰胸椎病变上行而来。可发生颈胸椎后凸畸形,头常固定于前屈位。颈后伸、侧弯、旋转可受限。可有颈椎部疼痛,沿顶部向头部放射。神经根痛可放射至头和臂。有颈部肌肉痉挛,最后肌肉萎缩。5.后期脊柱改变:固定于前屈位,胸椎后凸畸形,胸廓固定,腰椎后凸畸形,髋和膝关节屈曲挛缩是AS后期特征性姿势。此期炎症疼痛消失。但可发生骨折,一般为多发性。由于畸形,X线不易发现骨折位置,需特殊体位检查。6.周围关节:周围关节受累率为肩和髖关节0%、膝关节15%、距小腿关节10%,腕关节和足各关节5%,极少累及手。肩和髓关节活动受限较疼痛突出,早期滑膜炎期,即活动受限,随着病变进展,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周围结构纤维化,关节强直。关节外表现:AS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并伴发多种疾病。1.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少数发生主动脉瘤、心包炎和心肌炎。2.眼部病变:25%AS病人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葡萄膜炎,后者偶可并发自发性眼前房出血。3.耳部病变:发生慢性中耳炎概率为正常对照的倍。.肺部病变:后期可并发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5.神经系统病变:马尾综合征,下肢或臀部神经根性疼痛,跟腱反射减弱及膀胱和直肠等运动功能障碍等。6.肾及前列腺病变:AS极少发生肾功能损害,但有发生IgAD肾病的报告。7.淀粉样变:直肠粘膜淀粉样蛋白沉积,少见。03

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多累及中轴关节。骶髂关节X线平片、CT和MRI可见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骨面破坏呈锯齿状,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等。脊柱关节的影像学可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骨面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晚期广泛而严重的固化型骨桥,称之为“竹节样脊柱”。

脊柱X线检查影像学特点:(X线下脊柱竹节样改变)

影像学诊断方法中,X线和CT由于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是临床用来诊断AS的常用手段。而CT较X线检查分辨率明显增加且显像前后无重叠表现,可以显示X线检查无法发现的相对较小的骨质损坏,检查敏感性较X线更高。

在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CT和MRI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受到侵蚀的关节面和骨质囊变的情况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尤其在关节面重叠、遮盖的情况下,X线难以清晰分辨,采用MRI检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岀率。因此,对于临床早期或可疑病例,可选择CT或MRI检查,又由于CT的辐射较普通X线大,应仅作为诊断使用,不应反复检查。0

诊断标准

1.腰椎在前屈、侧弯、后仰三个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达到3个月以上。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肋间隙水平测量,扩张≤2.5cm。

根据上述临床标准及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确诊AS为:双侧骶髂关节炎III级或IV级,同时至少有上述临床标准中之一项者;单侧骶髂关节炎III或IV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II级并具备临床标准第1项或第2、3项者。

05

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确认AS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鉴别要点A表2:鉴别要点B

2.腰骶关节劳损: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3.骨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结核性脊椎炎:临床症状如脊椎疼痛、压痛、僵硬、肌肉萎缩、驼背畸形等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肿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致密性骨炎

7.强直性脊柱炎与腰间盘脱出症引起的腰痛有何区别?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炎性下腰痛,而腰间盘脱出症为机械性下腰痛。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而腰间盘脱出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强直性脊柱炎起病较慢,早期症状较轻,病人易忽视,故病程常长于3个月,而腰间盘脱出症起病较急,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多伴有腰背部晨僵,下腰痛在休息后或夜间加重,而腰间盘脱出症无晨僵,下腰痛在活动后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字征阳性及骶髂关节压痛,而腰间盘脱出症病人则有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06

治疗目标

1.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如腰背痛、晨僵和疲劳。2.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功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工作能力。3.防止关节损伤:防止累及髋、肩、中轴和外周关节的患者的新骨形成、骨质破坏、骨性强直和脊柱变形。.防止脊柱疾病的并发症:防止脊柱骨折、屈曲性挛缩,特别是颈椎。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07

药物选择

目前AS药物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缓解病情抗风湿药为主,但尚无标准的达标治疗及维持缓解方案。

1.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NSAIDs可迅速改善腰背痛和晨僵,减轻关节肿痛及增加活动范围,可作为早期或晚期症状治疗的一线药物。NSAIDs种类繁多,对AS的疗效大致相当。如果连续足量应用NSAIDs治疗2周后,AS患者症状缓解不满意,建议换用另一种NSAIDs。但同时联用≥2种NSAIDs不仅不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本类药不良反应中较多见的是胃肠不适,少数可引起溃疡;其他较少见的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可伴头痛、头晕,肝、肾损伤,血细胞减少、水肿及过敏反应等。点击图片放大观看▼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TNF-α拮抗剂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阻止疾病进展的作用,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对中轴及外周症状均有显著疗效,总体耐受性好。注意:2种NSAIDs规范治疗周后无效的患者需尽早使用TNF-α拮抗剂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或注射点反应,恶心、头痛、瘙痒、眩晕到低血压、呼吸困难、胸痛等。3.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柳氮磺吡啶:可改善AS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活动性指标,特别适用于改善AS患者的外周关节炎。SSZ起效较慢,通常选用1种起效快的NSAIDs与其合并使用。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血细胞减少、头痛、腹痛以及男性精子减少及形态异常(停药可恢复)。磺胺过敏者禁用SSZ。

沙利度胺:能抑制单核细胞产生TNF-α,在临床上已显示出对AS患者的良好治疗作用。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渴、血细胞下降、肝酶增高、镜下血尿及指端麻刺感等。

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代谢的拮抗物,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的性质,对外周关节疼痛有缓解作用,可减缓骨侵蚀,对中轴关节病变效果不明显。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不适、口腔黏膜糜烂、肝损伤、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骨髓抑制、脱发、头痛、头晕等。.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S,因其不良反应大,且不能阻止AS的病程。但糖皮质激素可局部应用治疗AS。

5.抗风湿植物药物建议常规治疗缺乏疗效的外周关节受累的AS者可使用抗风湿植物药物,但其对中轴关节病变的疗效尚不确定,对缓解关节肿痛可能有效。08

治疗要点

非手术治疗要点: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患者脊柱后凸20°时,多数为进展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同时应用物理疗法,卧硬板床,取仰卧位睡眠。若上行性侵犯到胸椎和颈椎时,应停止用枕头。站立时佩戴支具,主要目的是维持脊柱的最佳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

当脊柱后凸达20°~0°时,在上述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再增加脊柱后凸的牵引按摩治疗,釆用JQ-I型脊柱牵引机行牵引治疗,牵引力从30kg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与患者体重相等的重量。持续牵引3-6分钟,间隔2-3分钟后再次反复牵引,每日牵引30分钟,10日为1疗程,可连续进行2-3个疗程。同时辅以手法按摩,按摩原理是通过脊柱纵向延伸,使力线沿着椎体分别向上下端传递,从而达到松弛韧带肌肉、改变关节突关节细微结构、调整脊柱纵向轴线的目的,以期获得最大限度改善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

手术治疗要点:

髋关节受累引起的关节间隙狭窄、强直和畸形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可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置换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痛可以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置入关节的寿命90%达10年以上。对于通过药物治疗或矫形器治疗疗效有限的患者,截骨矫正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gmailiu.com/zdml/552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