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了简单粗暴鉴别真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由于当时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只写了大概的一些鉴别点。其实最开始让我疑惑的是这个病人的CT中真假腔的鉴别:
这是一例目前见过撕裂最长的动脉夹层。怎么发现的?有一天值班做的床边超声,看双下肢动脉。患者有腹主动脉有夹层,手术时需要股动脉插管,需了解动脉的情况。当时查看的时候,双侧股动脉的血管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频谱就让人觉得奇怪。已经失去了正常动脉的高速三相波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收缩期峰值流速减慢,加速时间延长,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呈单一向上波形,表现为超声上俗称的「小慢波」。表明近心端动脉管腔有高度狭窄或者闭塞。
类似于:
关于“小慢波”,延伸阅读:
从下肢动脉小慢波谈频谱分析
异常动脉频谱:小慢波
结合病史,考虑患者股动脉频谱异常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引起。
回去后想起来这个患者,便打开这位患者的CT看看。还真是吓人,从StanfordA型,从主动脉撕到双侧髂动脉,冠状动脉也没能幸免。当然,没有系统地学习分析这个疾病的CT,只能Σ(⊙▽⊙"a一下而已。
总结一下一些认识(毕竟年纪大了,健忘):
1、打开主动脉夹层影像资料,要看什么?
无论是CT、MRI或是超声,都有它们的共性。
重点观察项目:
a\主动脉内膜破口和再破口;
b\主动脉腔内游离内膜片;
c\主动脉分隔成真假两腔结构;
d\壁间血肿及主动脉瘤;
e\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冠状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等;
2、为什么我会对这个患者的CT有疑惑?
因为一旦真假腔的辨别错误,受累的血管的判断就会完全相反。通常情况下,真腔较窄,充盈对比剂快,而假腔宽大,充盈对比剂慢。那么问题来了,做增强CT的时候,经静脉注射水溶性碘对比剂后,要在短时间内采集图像,很难把握具体的时间,怎么根据对比剂的密度来区分呢?我觉得这个太可靠。
3、那么,如何分辨真腔及假腔?(自己的总结,如有误,欢迎指正)
看头看尾:看心脏的流出道和真假腔的远端。(真腔的流出道必须是主动脉的延续,密度跟左心室是一致的;于远端,假腔是逐渐缩小,而真腔是增大形成完整的管腔,继续延续下去的必须是真腔)
根据血流动力学,由一个内膜破口引起血流不断冲击导致动脉夹层的形成,假腔大,往外膨出,真腔小,往内压缩,也就是形成CT称的“鸟嘴征”。
当判断完真假腔后,就从左心室流出道开始看其它内容,这样,哪些主要血管受累就好分辨啦。。
4、主动脉夹层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另外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穿通性溃疡;主动脉瘤;壁间血肿;外伤性主动脉破裂。
5、这位患者行何种治疗?
主动脉夹层Bentall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象鼻支架植入术+CABG术。
猪猪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