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动脉瘤是是指因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血肿,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波动性包块及局部压迫症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动脉内治疗的发展,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亦有增加。
假性动脉瘤大多继发血管损伤如外伤、刀刺伤、手术创伤、胰腺炎后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与之相对应的真性动脉瘤,区别在于真性动脉瘤瘤体有动脉壁的中层及外层。
二、临床表现
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局部肿块,表浅的可以摸到搏动,频率同心率一致,局部疼痛及局部占位效应。根据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亦有不同。颅内的假性动脉瘤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偏侧肢体障碍;在颈内动脉可以引起眼球突出、鼻出血等;在胸主动脉可以压迫纵膈及喉返神经等;腹腔可以引起压迫局部脏器、血管等多个脏器缺血;四肢多以局部包块、疼痛为主。B超、CT、MR等对假性动脉瘤的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血管造影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指标,但属于有创检查。
三、治疗
假性动脉瘤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保守治疗:主要是压迫法,指在假性动脉瘤的近端动脉处用手法压迫,使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最终封闭瘘口。此方法对适合表浅、较小的、时间较短的假性动脉瘤。
2、手术治疗:主要是动脉修补、动脉置换、动脉结扎等,创伤大、手术复杂、并发症较多,可为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保驾治疗。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假性动脉瘤的治疗的首选方法,分血管外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两种。
血管外治疗:在X线或B超的定位下,经皮穿刺瘤体,X线下造影证实位于瘤腔或B超下看到血流进出,即注入凝血酶、NBCA胶等,使血液凝固,封闭破裂口从而治愈假性动脉瘤。此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
血管内治疗:在血管造影机下,将导管插入瘘口处,造影了解瘘口情况,选合适的治疗材料和方法,来治疗假性动脉瘤。可以用微导管插入瘘口注射凝血酶、NBCA胶等,封闭瘤腔,禁用弹簧圈,此方法适用位置较深、瘘口较小的假性动脉瘤,如胸腹部、颈内动脉处病变。对于瘘口较大的可以用覆膜支架置入,行瘤腔隔绝术,封闭瘘口、隔绝瘤腔起到治疗作用,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颅内的假性动脉瘤等。对于载瘤动脉有代偿支的假性动脉瘤,可以在病变近端处动脉直接用弹簧圈栓塞封闭载瘤动脉来治疗。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根据病情选择1-3种使用。
介入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伤口只有一个针眼,瘤腔封闭彻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假性动脉瘤的首先方法之一。
介入血管科诊疗特色
肿瘤介入诊疗:肝癌、肺癌、胃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栓塞化疗术,全身各部位肿瘤的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粒子植入术;
急诊出血介入诊疗:呼吸道大咳血、消化道出血、妇产科大出血、外伤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妇科介入诊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等介入栓塞术;
血管介入诊疗:下肢静脉曲张、动静脉血栓、肺栓塞、全身各部位的动静脉狭窄、闭塞的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腔内支架隔绝术,脾功能亢进、血管瘤、前列腺增生、痔疮等的介入栓塞术;
非血管介入诊疗:胸、腰椎骨折介入椎体成形术,颈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溶核术,食管、气管、肠管狭窄支架植入术,胆道梗阻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术,经皮穿刺活检术,囊肿、脓肿的硬化治疗及引流术等。
我们期望:让微创与精准医疗深入人心,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微创介入,希望它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理念:医者精诚,爱患如己!
王立军
李俊杰
荆浩
张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