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增宽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分型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状,再沿脊柱向下行,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较小的动脉。主动脉是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也叫大动脉。

1、主动脉:

体循环动脉的主干,全身各级动脉,均直接或间接自主动脉发出。主动脉自左心室起始,向前上右侧上升,至右侧第2肋软骨处,转向左后上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的左侧转向下,沿脊柱前面下降。经膈的主动脉裂孔至腹腔,到第4腰椎体前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主动脉可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其中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主动脉胸部(胸主动脉)和主动脉腹部(腹主动脉)。中国人主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在2.8~3.0cm。

主动脉是体循环动脉的主干,故称主动脉,也是全身最大的动脉。自左心室发出,经肺动脉的右侧向右前上方行,至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呈弓形转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的左侧,再转向下行,沿脊柱的前面下降至第12胸椎体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继续在脊柱前面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高度分为左、右髂总动脉和一条细小的骶中动脉。根据主动脉的走行和位置,可将其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主动脉降部)三段。其中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主动脉胸部)和腹主动脉(主动脉腹部)。

2、动脉:

动脉是根据血管内血流的方向,把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分的一类血管总称为动脉。动脉管壁都由内层、中层和外层组成,管壁较厚。内层内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中层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外层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人体中直接起始于心脏的动脉有两条大干,即肺动脉和主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肺动脉把全身返回心脏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暗红色静脉血由右心室送到肺脏。主动脉把含氧较多的鲜红色动脉血从左心室送到全身。

按管径大小不同,动脉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动脉的中层厚,环行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发达,能随血量的增减和血压的高低而胀缩;中动脉的中层管壁平滑肌很发达;小动脉的肌层较薄。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动脉作舒缩运动,可调节血流和血压。由于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才保证了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动脉管壁组织随年龄而变化。老年人动脉弹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降低。所以,人在老年时的血压较年轻时的血压高。

3.形态学结构:

主动脉属于弹性动脉,又称输送动脉。其结构特点是富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

内膜:厚约~μm,占管壁厚度的六分之一左右。内皮细胞富有质膜小泡,并含数量不等的微丝。细胞间由紧密连接和间隔排列的缝管连接相连。小泡有主动运输多种分子的作用。基膜薄并呈细网状。内皮下层中含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弹性纤维,散在的成纤维细胞和一些纵行的平滑肌细胞。光镜下内弹力膜无明显界限,电镜下邻近内膜的第一层为内弹性膜。

中膜:此膜最厚,人约μm。主要由40~70层同心排列的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相距5~15μm每层弹性膜厚2~3μm。弹性膜间有弹性纤维相连。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散布于基质中,其中有细长分枝的平滑肌细胞,由胶原原纤维和胶原纤维将它们连到弹性膜上。基质中含有较多的硫酸软骨素,显嗜碱性和异染性。

外膜:此膜较薄,含有纵向螺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少许纵行的平滑肌。外弹性膜在光镜不易区分,电镜下认为,紧邻中膜的一层断续的弹性膜为外弹性膜。营养血管和淋巴管可分布中膜的外层,有时并伴有有髓和无髓神经。外膜渐移行为周围的结缔组织。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本病少见,发病率每年为十万分之一至二十万分之一,高峰年龄是50~70岁,男女比例约2~3:1。65%~70%在急性期死于心脏压塞、心律失常等,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

1、分型

传统主动脉夹层分型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Debakey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三型: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I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II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III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IIIB型。Stanford大学的Daily等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两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A型,适合急诊外科手术;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B型,可先内科治疗,在开放手术或腔内治疗。StanfordA型相当于DebakeyI型和II型,StanfordB型相当于DebakeyIII型。本指南认为Stanford分型更为简洁实用。

2、分级

主动脉壁黏膜下出血,或壁间血肿形成,以及主动脉壁硬化斑块的溃疡形成,可能是夹层形成的早期阶段,或者是夹层的一种亚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动脉夹层的5级分类方法。

1级(典型的主动脉夹层,有破裂撕脱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主动脉夹层发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主动脉内中膜撕裂(通常撕裂位于中外膜之间),将主动脉管腔分为真假两个腔,由于两腔压力不同,假腔常大于真腔,真假腔经内膜的破裂口相交通。然而在有些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并未发现内膜破裂口,这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尸检报告有4%~12%未发现内膜破裂口。夹层病变可从内膜破裂口开始向近端或远端发展,病变累及主动脉的分支时可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级(主动脉中膜变性,有内膜下血肿形成或内膜下出血)

主动脉壁内血肿形成可能是主动脉中层变性后的早期表现,主动脉外膜和内膜的弹性系数不同可能是主动脉壁内出血的另一原因,出血的血管可能是主动脉壁内的滋养动脉。影像学检查中发现2级夹层约占夹层的10%~30%。2级夹层又可分为两个亚型。A亚型表现为主动脉内壁光滑,主动脉直径不超过3.5cm,主动脉壁厚不超过0.5cm.在超声检查中约1/3的该型患者可发现主动脉壁内低回声区,低回声取内无血流信号,血肿的平均长度约11cm。B亚型发生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主动脉内壁有粗糙的粥样斑块及钙化区,主动脉直径超过3.5cm,主动脉壁厚平均约1.3cm,约70%的该型患者可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低回声区。该型病变发生于降主动脉的几率大于发生于升主动脉的几率。随访资料证实主动脉壁内血肿形成或出血的患者中28%~47%会发展为主动脉夹层,21%~47%的患者发生主动脉破裂,10%的患者可以自愈。

3级(局限与内膜破裂口附近的小面积偏心性主动脉壁肿胀)

指微小的主动脉壁内膜破损且有附壁血栓形成,这种病变在随访中发现有两种预后,如果破损疤痕愈合则称为不完全的微小夹层,如果破损扩大血流进入已经破坏的中膜则形成典型夹层。

4级(主动脉附壁斑块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壁溃疡)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溃疡在CTA、MRA、腔内超声等检查中均可清楚的发现,这种病变主要影响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一般较局限且不影响主动脉的主要分支,溃疡病变的持续发展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形成。

5级(医源性或创伤性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的钝性创伤、心导管检查、主动脉球囊反搏、主动脉钳夹阻断等可引起主动脉夹层,导管操作造成的夹层常为逆行撕裂,随访中常发现夹层逐渐缩小至完全血栓形成,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

3、分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时间〈2周

亚急性主动脉夹层2周——2月以内

慢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时间〉2月

参考文献:百度网络

宁强天津院高先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苯酚的性质我们该如何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dongmailiu.com/fzdml/289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