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彩内容:
系统解剖学第18讲:呼吸系统-鼻的解剖
系统解剖学第19讲:呼吸系统-咽喉的解剖
系统解剖学第20讲:呼吸系统-气管与支气管
系统解剖学第21讲:呼吸系统-肺的解剖
系统解剖学第22讲:呼吸系统-胸膜解剖
点击听课↓↓↓
第六节纵隔
纵隔mediastinum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稍偏左,为上窄下宽、前短后长。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膈。纵隔分类方法较多?解剖学常用四分法。该方法是在胸骨角水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又分为前、中、后纵隔(图6-23,24)。
一、上纵隔
一、上纵隔superiormediastinum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前方为胸骨柄,后方为第1~4胸椎体。其内自前向后有胸腺、左和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以及后方的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二、下纵隔inferiormediastinum上界为上纵隔的下界,下界是膈,两侧为纵隔胸膜。下纵隔分三部,心包前方与胸骨体之间为前纵隔;心包连同其包裹的心脏所在的部位是中纵隔;心包后方与脊柱胸段之间称后纵隔。
1.前纵隔anteriormediastinum位于胸骨体与心包之间,非常狭窄,容纳胸腺或胸腺遗迹、纵隔前淋巴结、胸廓内动脉纵隔支、疏松结缔组织及胸骨心包韧带等。是胸腺瘤、皮样囊肿和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2.中纵隔middlemediastinum在前、后纵隔之间,容纳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如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上腔静脉根部、左右肺静脉、奇静脉末端及心包、心包膈动脉、膈神经和淋巴结等。是心包囊肿的发生部位。
图6—25上纵隔各结构排列关系
图6—26纵隔分部及某些病变在纵隔的多发部位
3.后纵隔posteriormediastinum位于心包与脊柱胸部之间,容纳气管杈、左右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及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等。纵隔内结缔组织及间隙向上经胸廓上口,向下经主动脉裂孔及食管裂孔,分别与颈部和腹腔结缔组织及间隙相互延伸,因此纵隔气肿可向上达颈部,向下至腹膜后间隙。后纵隔为支气管囊肿、神经瘤、主动脉瘤及膈疝的好发部位(图6-25,26)。
临床影像学常用纵隔九分法:是先以胸骨角平面和肺门下缘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再以心包及心脏和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为界将上述的三部分进一步划分为前、中、后3个区,如此将纵隔分为9个区。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心、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长三角形区;中纵隔相当于心、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在的部位;后纵隔相当于胸椎旁向前至食管前壁之间的区域。通常以食管前壁作为中纵隔与后纵隔之间的分界线。两个平面又细分纵隔为上、中、下部即胸骨角与第4胸椎体下缘连线平面之上为纵隔上部,胸骨角与第4胸椎体下缘连线为上界,第8胸椎体下缘即肺门下缘为下界,两界之间为纵隔中部;肺门下缘以下与膈之间为纵隔下部。如此九分法对器官疾病的临床影像学定位有帮助。
(中国医科大学柏树令)
致谢本文来源:网络及网络投稿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本文小编以欣赏、学习之意发布,谢绝商业传播及转载~!!!
山河医学网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