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腹部肿瘤诊治中心肝胆胰外科成功为一名85岁高龄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股动脉置管腹主动脉带薄网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一周前,85岁的老爷子无意中在自己的腹部摸到一硬块,有鸡蛋大小,无痛感,但特别的是硬块会“跳动”,犹如心跳一般。
“我该不会得肿瘤了吧?!”老爷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赶紧让家人陪他来到了医院就诊。
当时接诊的是院长助理、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方建明,经详细检查后,老爷子的腹部肿块被确诊为腹主动脉瘤,且瘤体已有破口。
正常成人的腹主动脉管径约2公分,是负责腹部脏器和下肢血液供应的主干道。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因粥样硬化、高血压、损伤等因素导致管壁失去弹性,随着血流冲击而出现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管径50%的重大血管疾病。
腹主动脉瘤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肿瘤,但却极为凶险,如同“不定时炸弹”,随时随地可能“引爆”,一旦破裂则会引发大出血,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像老爷子这种情况,方建明建议手术治疗,但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如果开腹行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风险太大。于是,方建明带领肝胆胰外科团队进行了深入讨论、仔细评估,最终制定了经股动脉置管腹主动脉带薄网支架植入术,通过封堵腹主动脉瘤的破口,杜绝破裂风险,且达到微创快速康复的效果。
(术中↓)
征得家属同意后,近日,在医院DSA多功能手术室内,方建明团队与麻醉科、介入科医护人员合作为患者行支架植入术,采用双侧腹股沟小切口显露出股动脉,直视下植入套管导丝,术中造影定位保护肾脏血管,精准置入,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术后CTA表现)医院院长助理、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方建明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疾病、三高人群的不断增多,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高血压是其常见诱因,又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早期无特殊症状,患者偶有腹部动脉搏动感或可用手触及动脉搏动。
可怕的是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基本有70%至80%的患者会因大出血而死亡,因此它又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不可自愈,死亡率高,早诊早治尤为重要。
外科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腔内修复术;对于非手术适应症的腹主动脉瘤,需要终身服用抗血栓或者降压药物。
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可定期进行腹主动脉的彩超检查,排除腹主动脉瘤风险。
往期精彩回顾
▲想要逆转2型糖尿病?这个方法你必须get
▲男子高处坠落生命垂危广福多学科联手“生死营救”
▲这是一条尴尬的推文!
▲她们带“糖”生活的那些年,结果......
▲这位护士长就“艾”这么“罐”着你
END
信息来源
肝胆胰外科
通讯员
朱冬冬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整理排版
宣传统战部
医院地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