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VAR已经成为胸主动脉钝性损伤(BTA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BRAI最常发生于主动脉峡部,距离LSA开口仅10~20mm。这可能会导致BTAI的TEVAR术中需要覆盖LSA开口以获得足够的近端锚定区。而胸单侧分支支架(TSSBE)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是既往研究显示,对于TEVAR术中需要Z2区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TSSBE的解剖学可行性仅为28%~35%,表明其设计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近日,Yoon等[1]通过对一组需要重建LSA的BTAI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就TSSBE在此类患者中的解剖学可行性作了评估,并将结果发表于JournalofVascularSurgery。(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研究目的对于需要重建LSA的BTAI患者的TEVAR治疗,评估TSSBE在解剖学上可行性;同时描述主动脉弓上分支解剖学特征以用于改善未来相关主动脉支架的设计。研究方法
对年11月~年10月间研究者所在的医疗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BTA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前CT影像测量主动脉直径、分支间距离和弧长、LSA的直径和长度。根据数据计算满足TSSBE适合的主动脉和LSA解剖学需求患者的百分比;评估解剖需求改善对设备适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
共有41例需要TEVAR术中重建LSA的BTAI患者,被列为适用TSSBE的潜在候选单。本组患者有63%的男性,中位年龄为39岁(22~93岁);68%为正常主动脉弓,32%为牛型主动脉弓。在评估本组患者是否满足TSSBE解剖学需求时发现,%满足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19~33mm)要求,95%满足LSA直径要求,66%满足LSA至LVA开口的长度要求;LSA至LCCA距离不足是本组患者中最常见的排除因素,约为41%。最终,共13例患者(32%)满足了TSSBE的解剖学要求,其中包含了7例牛型主动脉弓患者和6例正常主动脉弓患者(表1)。
表1.TSSBE适用的解剖数据
在正常主动脉弓组,LSA的中位钟面位置为12:00(IQR,30min);在牛型主动脉弓组,LSA的中位钟面位置为11:45(IQR,15min)(表2)。通过测量(参考血管:正常弓组为LCCA,牛型弓组为IA)进一步计算弧长:正常弓组,LSA至第一个弓上分支的中位弧长为0mm(IQR,3.15mm),牛型弓组为-1.8mm(IQR,1.9mm)。
表2.弓上分支钟面位置及弧长
总 结
尽管TSSBE的应用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但仅32%需要腔内重建LSA的BTAI患者满足其解剖学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设计进行改进。为了有效地识别不同病理的形态特征,并建立不同患者群体的平均形态,对主动脉弓分支进行表征和测绘有利于未来支架的设计和应用。参考文献[1]YoonWJ,ManiK,WanhainenA,etal.Anatomicfeasibilityofoff-the-shelfthoracicsingleside-branchedendograftinpatientswithblunttraumaticthoracicaorticinjury.JVascS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