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忙,至少先看一下下面这七个要点吧。
临床关键点1.腹主动脉瘤在破裂之前通常没有症状,而随后死亡率为85%-90%。
2.症状性患者需要紧急修复。
3.尽管最优筛查队列有争议,但是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现今推荐:对有吸烟史的65岁到75岁男性进行筛查,从未吸烟的65岁到75岁的男性选择性筛查。
4.男女性择期修复术瘤体的临界直径分别为5.5cm、5.0cm。
5.腔内修复术虽然在术中及短期死亡率比开放性手术低,但是这两种术式远期(8到10年)死亡率显示没有差异。
6.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以防止小几率的动脉瘤囊再灌注及后期破裂的发生。
7.决定施行预防性修复术(是否应该施行;如果应该,应选择哪一种的术式)必须把解剖结构(不是每一个患者的解剖结构都适合做腔内修复术)、手术风险及患者的选择考虑在内。
治疗1.危险因子的变更
动脉瘤的患病率及大小与吸烟的量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中止吸烟不仅可以逆转风险还可以降低动脉瘤的扩张率。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血症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相关已得到了共识,这表明了使用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等药物控制这些共存状态可以降低腹主动脉瘤的风险,尽管只有有限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说(见下)。无论如何,很多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在临床上有显著的心血管疾病;因此,高危患者推荐使用药物控制共存状态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药物治疗
已经评估了数个潜在能够限制腹主动脉瘤的药物。随机化试验已经评估了β受体阻滞剂、抗生素及抗炎药;非随机化试验已经评估了ACEI、ARB、他汀类及抗血小板类药物。遗憾的是这些药物没有显示可提供任何益处。
一项研究表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强力霉素可阻止动脉瘤的发展。但是在一项对照随机化试验中,每日给予受试对象mg强力霉素,随访了18个月最终表明强力霉素并不能阻止小动脉瘤的发展。
3.动脉瘤修复的指证
择期干预的目标是阻止瘤体破裂。但是由于手术风险,因此有必要选择预计将长期受益的患者进行择期动脉瘤修复。尽管瘤体直径是预测破裂的最佳指标,但是小的动脉瘤偶尔也会破例,而有一些大的不会破裂。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动脉瘤不需要预防性修补术除非直径至少5.5cm以上。一项试验比较了经血管内介入和监测的效果,最终表明直径处于临界值5.5cm的瘤体适用于腔内修复术。
然而,偶尔需要考虑到对小动脉瘤进行修复。出现症状是破裂的先兆,从出现症状到破裂及死亡的时间很短暂而且不可预知,因此症状性动脉瘤需要立即施行修复术。
腹部、背部或者协腹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动脉瘤也可引起其他症状或者体征(如血尿、胃肠道出血);大动脉瘤患者出现任何症状就需要进行全面评估。瘤体发展的速率又是另一个重要预测破裂的因素;不论瘤体的绝对大小,只要监测到在6个月内瘤体直径扩张了0.5cm就需要考虑修复术。
其他与瘤体破裂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一旦出现,无论瘤体直径小于临界值5.5cm包括囊状动脉瘤(大部分的瘤体是呈梭形),还是有腹主动脉瘤家族史的患者,都需要立即施行修复术。择期手术必须把瘤体破裂的风险、手术的风险及预期寿命考虑在内。
4.动脉瘤修补的干预手段
现今有两种动脉瘤修补术式:开放性手术、腔内修复术。
开放性手术需要在腹部或者侧腹部做切口;瘤体上面和下面的血管夹闭,打开动脉瘤体放入一人工血管(syntheticgraft见figure1A)。
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通过股动脉和髂动脉置入一个覆膜支架;薄膜支架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套筒通过瘤囊,瘤体向上固定在主动脉、向下固定在髂动脉上(见figure1B)。
腔内修复术可在局麻下经皮施行;30天死亡率大概为1%,平均住院时间是3天,完全恢复需要数天到数周之久。病人必须有适当的解剖结构才适合施行腔内修复术,具体包括髂血管大小是否足够允许置入人工血管,动脉瘤上面的主动脉颈是否允许使近端人工血管在没有掩盖到肾动脉的同时锚定住。
因此,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由于瘤体解剖学的限制一些肾下型动脉瘤不适宜做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术已被一些介入医师施行。
Figure1,现今的两种动脉瘤修补术式:开放性手术(1A)、腔内修复术(1B)。开放性手术,瘤体上面和下面的血管夹闭,打开动脉瘤体放入一人工血管,远近端固定在正常的血管壁上。腔内修复术,通过股动脉和髂动脉置入一个覆膜支架,薄膜支架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套筒通过瘤囊,瘤体向上固定在主动脉、向下固定在髂动脉上。
小普姐姐
白班白癫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