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及TEVAR(腔内腹主动脉瘤修补时)手术的普及,我们将会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TEVAR术后发生复杂B型夹层的问题,理论上讲,TEVAR术后时间越长,这种风险越大,因为腹主动脉瘤(AAA)和主动脉夹层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及动脉硬化。
TEVAR手术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相当于在主动脉内给主动脉上了“紧箍咒”,B型夹层的撕裂向远端延伸遭遇人工血管面临两种结局,扛不住覆膜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提前破入真腔,或是强力推进在支架外继续延伸,按照我们的假想夹层在动脉瘤腔内行进过程中由于血管的突然增宽,血流向前的冲量很容易撕裂内膜破入瘤体,导致瘤体破裂,但事实上近年报道的12例病人中,动脉瘤破裂仅仅有3例,9例病人因为瘤腔高压压闭支架导致支架闭塞和血栓形成。可能原因是高压血流进入瘤腔后可沿球体向周围放射状寻求突破口,何需再在远端血管壁和支架间狭小空间狭路相逢,这也可以用流体力学拉普拉斯定律来解释的。动脉瘤内高压的必然结果要么破裂,要么压闭人工血管。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该病比较小众,目前还没有共识,日本兵库心脑血管中心在年报道的两例病人,1例主动脉瘤破裂在转诊途中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腹主动脉支架闭塞并血栓形成经腋-双股动脉旁路手术后虽然真腔和远端假腔部分逐渐扩张,但病人术后30天死于乙状结肠坏死和胆囊炎。
对于主动脉瘤破裂病人,无论是开刀手术,还是腔内手术,手术的前提是封闭近端破裂口降低动脉瘤内压力,在没有有效封闭近端破裂口的情况下贸然打开瘤体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当然,开刀手术术中近端处理方法也有“近端双腔吻合法(proximaldoublebarrelanastomosis)”但术者并没有具体展开技术细节。但至少需要明白的是:近端必需得到有效控制才可以打开远端血肿,支架近端主动脉横断后远端需要采用毡片三明治缝合关闭假腔,近端除外三明治缝合外还需要内膜片开窗降低假腔压力,引导血流重返真腔。在急性期主动脉阻断中有主动脉破裂风险,尤其是大动脉炎病人。
在主动脉破裂的两例病人中,一例破裂合并支架压闭,在转运途中死亡,另外一例破裂合并支架内血栓病人行开腹主动脉修补+主动脉-股动脉搭桥手术,最终病人同样死亡(术后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对于破裂病人,死亡率极高,很大一部分可能死于转运途中,如果病人合并支架闭塞或血栓,出血+脏器缺血无疑会雪上加霜。所以加强区域中心救治能力,减少转运减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开刀手术死亡率确实太高,积极寻求更微创的腔内技术进步,降低手术创伤二次打击可能会挽救部分病人性命。
主动脉支架闭塞与支架型号和品牌无关,上述品牌中包括戈尔,美敦力及COOK公司的支架,说明增加支架的oversize及径向支撑力并不能有效预防支架被压闭的风险。压闭的支架常常会并发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不一定会有支架压闭,两例无支架闭塞的血栓形成病人中,1例合并破裂死亡,一例通过TEVAR封闭近端破口,远端取栓病人存活。
在支架压闭伴血栓形成的6例病人中,治疗包括TEVAR+取栓2例均存活,TEVAR+髂动脉支架置入1例也存活,腋-双股动脉搭桥2例,1例死亡,1例存活,1例先行腋-双股动脉搭桥,症状无改善中转开腹主动脉修补+TEVAR手术后存活。说明腋+双股动脉搭桥可能存在设计缺陷,对于主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人,腋股动脉搭桥可改善下肢血供,部分血液反向供血有利于下腹部盆腔脏器供血改善,但对于非完全闭塞病人,正逆向血流在下腹部主动脉内交织可能更有利于血栓形成,不利于内脏器官供血。和日本报道的病例一样,虽然影像上支架扩张,真腔再通,但病人仍然因乙状结肠坏死死亡。
从症状上看,几乎所有病人都出现胸部,腰背部及腹部疼痛,部分病人出现截瘫,双下肢疼痛,感觉运动功能缺失症状,少部分病人出现臀部刺痛症状。
所有,可以推测:
1.出现腰背部疼痛合并下肢缺血症状的病人合并内脏缺血可能性大,以支架压闭伴血栓更多见。
2.手术首选TEVAR近端破口封闭,视脏器血供恢复情况可附加取栓治疗,必要时可置入支架。
3.谨慎使用腋+双股动脉搭桥技术,开刀主动脉+股动脉或脏器动脉搭桥费力不讨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用。
4.动脉破裂尽可能腔内封堵,如有腹腔膜室综合征可在腔内治疗基础上开刀血肿清除。主动脉破裂急诊开刀手术死亡率太高,尽可能避免。
5.根据术者和中心经验审时度势,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保命,为病人更积极的治疗争取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