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
医院10号手术室
手术刀、止血钳、
撑开器、拉钩、
体外循环机、超声仪
……......
福建首例
微创胸骨上端小切口Trifecta瓣膜置换术
在医院顺利开展
▲王春生教授(左一)医院心外科团队实施手术
此次手术由国际知名心外科专家
王春生教授主刀
医院心外科团队顺利完成
其实,在此之前
王春生教授已连续两周赴厦
开设门诊实施了多台高难度手术
为厦门及周边患者
带来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1
沪闽首例!
帮助患者摆脱“心病”
年近六旬的黄先生(化名),在一次单位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进一步心超检查时,外院医生发现其患有主动脉瓣反流病症,建议他做大开胸换瓣手术,但由于开胸创口较大,黄先生很是犹豫。
黄先生
我身边有亲戚之前在医院就诊,便推荐我来这儿。都是见多识广的上海专家,也许有其他解决办法呢~
黄先生求诊于我院心外科专家门诊,经过详细的检查,我院心外科医生确诊黄先生为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有明显的手术指征。
为了尽量减小患者的创口伤害,我们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可以实施“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完成心脏瓣膜置换。
夏利民
主任医师
了解一下
“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
在患者胸部正中开一道长约5cm的小切口,置换一枚Trifecta瓣膜。该手术切口小,仅为普通手术切口的三分之一,术后渗血较普通手术明显减少,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术后并发症也少,美容效果好。
▲“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示意图
术后第一天
患者黄先生就拔管了
四天后便康复出院
究竟什么是Trifecta生物瓣膜?
选择这一瓣膜有什么好处?
王春生教授介绍,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问题是患者-瓣膜不匹配(PPM),即在换瓣后,瓣膜的有效开口面积远小于身体的需求,进而导致术后心衰风险增加,且与术后全因和心源性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超过20万患者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瓣膜不匹配(PPM)的发生率为44.2%,重度PPM发生率为9.8%,其中生物瓣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一般在50%以上。
王春生教授
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此次手术是首次在上海、福建两个地区开展。使用的Trifecta生物瓣膜是目前全球最大有效开口面积的支架生物瓣膜,具有优良的瓣膜耐久性,其最佳的血流动力学可以带来更低的跨瓣压差,可以使术后发生患者-瓣膜不匹配(PPM)的风险最小化,为患者带来更快的运动恢复与更好的生活质量。
2
名医效应!
打造区域心外疑难重症诊疗中心
▲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团队
医院心脏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教授创建,在现任主任王春生教授的领导下,曾创造了十余项“国内第一”,是中国最顶尖的心脏外科中心之一。
▲王春生教授在我院开设门诊,为患者诊疗
自王春生名医工作室在医院成立以来,心脏外科在王春生名医工作室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助力下,通过“同质化”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依托总部心脏外科的传统优势,致力打造成区域心外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让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复旦中山”诊疗服务。
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已陆续开展完成了主动脉瓣置换术、微创二尖瓣成形及置换术、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及修补术、微创心脏肿瘤切除术、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及MIDCAB术)、升主动脉置换术(Wheat’s术,Bentall术)、房颤消融术、心包剥脱术、心脏恶性肿瘤切除术、复杂脉管内平滑肌瘤切除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A型主动脉夹层及高龄主动脉弓动脉瘤破裂的紧急救治)等近百例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
3
王春生名医工作室
专家团队介绍
王春生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兼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心脏瓣膜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美国心胸外科协会(AATS)会员、亚洲心胸外科协会(ASCVTS)资深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分会瓣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分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计委及上海市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
每年完成余例心外科手术,专长于心脏移植、复杂主动脉瘤(夹层)的外科治疗、微创心血管手术的临床与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1)年至今,医院心脏移植课题组独立完成原位心脏移植多例,手术成功率98.2%,1年存活率90%。心脏移植的规模居国内首位,亚洲居于前三位,疗效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推动了心脏移植技术在全国广泛开展。2)对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方面,采用手术置换人工血管+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改良象鼻干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死亡率。每年主刀完成主动脉手术余例,并使全弓置换术、急症主动脉夹层手术已成为常规,并能够完成全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术、升(降)主动脉置换术成功率90%以上,手术疗效及数量居于华东地区首位,国内领先。3)引进并率先在国内应用心脏无支架生物瓣获得成功;率先在上海市应用导管闭合房缺获得成功。4)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胸腔镜辅助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9%,已完成余例。5)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心尖支架瓣膜手术(TAVI),手术成功率达99%。
夏利民
博士,主任医师,医院心脏外科冠脉亚专科副主任,医院心脏外科执行副主任。担任中国医学会医师协会胸外科学分会冠脉组委。
作为第三作者参与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的推广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重要参与者,《缺血导向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和《新型牛心包瓣膜的研制》获得医院年度创新奖。
长期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开展各种常见心脏大血管手术,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及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每年完成各种心脏外科手术余台,其中包括部分重症及高龄冠心病病例。参与开展多种临床新技术,包括心梗后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破裂修补,微创瓣膜手术,无支架生物瓣膜植入术、主动脉夹层“象鼻干手术”、全动脉再血管化(TAR)及“不接触技术(No-touch)”治疗冠心病、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徐德民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医院医务部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OTO慢性病综合管理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生物材料表面工程专委会委员。医院新药及移植伦理委员会委员,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心脏大血管专业组主要负责人。《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25年,参加心脏外科手术余例,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房缺、室缺等先心病的封堵术及微创修补手术,法洛氏四联症、Ebstein畸形、大血管转位等复杂先心的纠治术,缩窄性心包炎的心包剥脱术,心脏粘液瘤等心脏肿瘤摘除术,胸腺肿瘤根治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替换术,冠脉搭桥术,房颤消融术,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Bentall术、Wheats’术、升主动脉替换术、主动脉弓部替换术等)以及成人心脏病的微创手术都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宋凯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长期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各种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瓣膜病,冠心病,胸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于复杂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及综合处理。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过常发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归国博士,耶鲁大学访问副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浦江人才,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微创瓣膜性疾病的修复及置换、冠心病、主动脉瘤、各种先心病和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诊疗工作。
杨兆华
博士,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会员,上海市器官移植学会第四届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会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擅长成人心脏病(瓣膜病及冠心病)和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病变)的微创外科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心脏移植)及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潘荪
博士,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年本科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院学习治疗危重病人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年在全国心胸血管外科年会上获得心外科技能大赛瓣膜组第一名。从事临床工作20年,擅长微创瓣膜病修复与置换术、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房缺封堵与微创修补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手术,大血管疾病、心脏肿瘤以及心包疾病等的外科治疗。
李军
外科学博士,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年11月~年11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Lilleihei心脏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同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和MayoClinic心外科进修。接受系统严格的临床和科研训练,熟练掌握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方法。每年手术余台,涵盖成人心外科各类手术,包括微创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大血管置换及先天性心脏病纠治等,同时承担心外科高干、特需病房临床工作。作为大血管亚专科骨干,积累了大量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相关疾病诊疗经验,并负责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临床遗传咨询工作。
门诊预约方式:
1、“美丽厦门智慧健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