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动脉介入支架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应用介入支架治疗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主动脉疾病的病例数量增加。主动脉支架术后的一种的严重并发症:“支架后内漏”的病人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支架后内漏”之所以称之为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因为内漏将导致主动脉瘤体继续增大,甚至有破裂的危险。
最早对“支架后内漏”进行定义的是White等在年提出的:在移植物管腔外,且在被此移植物治疗的血管腔及邻近血管腔内出现持续性的血流。此定义较为严谨,最为被人们接受。同时White也根据内漏的发病病因及解剖提出了对内漏的分型。
I型:支架管腔近端或远端与自体血管管腔之间出现间隙,或重叠放置的支架支架出线间隙,导致血流进入瘤腔。
II型:又称为返流性内漏,是因被封闭隔绝瘤体上的侧支动脉分支中血液持续返流入瘤腔导致。
(同时I型、II型内漏又可根据瘤腔有无流出道分为A、B两个亚型,A型为无流出道,B型为存在流出道。)
III型:因支架血管覆膜纤维断裂,或移植物模块之间脱节而导致血液进入瘤腔内。
IV型:因支架血管血管壁筛孔过大,血液不断渗入流体导致。
然而,对于支架后内漏的治疗,到底是再次采用介入支架封堵,还是采用外科方法治疗还存在争议,各方面的意见尚未统一。外科手术的方法疗效确切,能够明确有效地封闭破口,但支架后的外科手术难度大、创伤大、风险高。介入的方法虽然创伤小,但再次出现内漏的风险较外科手术治疗要高一些。因此,建议患者选择专业医院就诊,而且,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我们认为,对于发现内漏半年以上仍旧没有自愈倾向的病人来说,不管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应该积极地采取治疗。
心外一科靳凯悦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